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白紙革命對中共治理的影響分析

◎ 孔憲臺

中國多地民眾最近因不滿嚴格防疫,走上街頭表達不滿,引發「白紙革命」,彭博社、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紛紛以天安門六四事件以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巨大挑戰之一描述此事。然而兩者仍有不小的差距,例如抗議群眾並無明顯的組織性、各地抗議也無串連跡象、訴求主要以防疫政策及社會問題為主,政治訴求不明確,加上中國當今社會監控的能力與工具較當年強大,縱使可能有少許反習勢力背後支持,但在習權在握的當下,此事件不至於對中國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中國青年面臨著內部經濟下滑、社會階層固定導致的階層流動困難、社會問題激化等問題而產生「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無欲無求」的態度。而中共面對疫情採取不合理的「動態清零」策略,更使社會(特別是青年)瀕臨崩潰邊緣。白紙革命在開始之初獲得各地迅速響應,因與上述背景相關。而中共採取軟硬兩手的策略回應白紙革命,軟的包括政府與媒體對病毒的宣導慢慢轉向,政府也漸漸放鬆限制;硬的則開始透過各種數位監控工具,抓捕抗議群眾。

中共放寬規定應能暫時緩解部份的憤怒,但仍無法消除近年對於國家、社會的不滿。而當前在中國發動抗議仍十分危險,中共對白紙革命的迅速壓制,讓多數青年即使對現況有諸多不滿,亦不會干冒人身安全風險表達訴求。在不能自由表達訴求,不滿又無法完全消弭的情況下,研判躺平主義將會更嚴重,演變成更多人選擇聽天由命的不作為、不配合。

或許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白紙革命」有多類似積極衝撞體制的「六四事件」,而白紙革命能否與當年甘地發起「不合作運動」有相似效果。一戰結束後英國對印度的統治轉趨嚴厲,反英運動隨之興起,要求獨立自治的呼聲高張。甘地和平消極抵抗的方法,使當地的殖民政府近乎癱瘓,使英國政府不得不頒布新憲法,讓印度逐漸自治。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採取躺平、擺爛,對中共的治理來說,所造成的經濟政治社會衝擊,可能比零星抗議更令中共困擾,因此白紙革命後續的發展仍不容小覷。

(作者是台灣金控暨臺灣銀行政風處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