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世界盃缺席,台灣應從根基做起

◎ 林逸民

本屆卡達世界盃出現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黑馬崛起、以弱勝強賽事,包括日本隊於小組賽先後力克兩大歐洲足球強國德國、西班牙,沙烏地阿拉伯於小組賽打敗擁有超級球星梅西的阿根廷,以及摩洛哥一路過關斬將成為首個進入四強的非洲國家,這些勝利都獲得全球關注,為母國不僅帶來賽事上的榮耀,其國際宣傳效果價值更是難以估計。

台灣受美國影響,主要運動賽事是棒球與籃球,儘管台灣也深受日本影響,但相對於日本有足球聯盟,台灣足球風氣卻一直有如荒漠。

若是純粹論國民的運動與健康,每種球都一樣好,不過台灣還需要在國際上爭取關注與支持,發展的運動項目就必須思考宣傳與經濟效益。若論全球關注程度,足球遠遠勝過籃球、棒球,全世界運動產業足球約佔四十三%,其次為美式足球十四%,籃球僅為第三,佔六%。

台灣在國際戰略上,實在應該積極發展足球,但許多人對此往往提出失敗主義論點,不論是人口、財力,或是說社會風氣問題。但這些都不成藉口。

台灣二三○○萬人口,與摩洛哥三七○○萬人口,屬於同一量級;世界盃上屆亞軍克羅埃西亞,人口僅不到四百萬人;南美傳統足球強國之一的烏拉圭,人口僅約三五○萬人;在本屆世界盃會外賽擊敗傳統足球強權義大利,使得義大利竟然無法出賽世界盃的北馬其頓,人口更僅約二百萬人。

若論財力,台灣的人均GDP是摩洛哥十倍以上,是克羅埃西亞二倍左右,更別說克羅埃西亞一九九五年才打完獨立戰爭,克羅埃西亞國家隊支柱莫德里奇,正是在獨立戰爭時期長大,台灣社會條件再差,也不會比戰亂國家更糟。許多貧困出身知名球星,小時候常常沒有任何設備就踢球自娛,足球其實是財力門檻最低的運動之一。

若談風氣,的確,台灣小朋友普遍不踢球,但如果只論國家隊的發展,摩洛哥雖有踢足球風氣,但此次主要仰賴在外國出生長大球員,與本國風氣並無絕對關係。更別說,社會風氣也可積極塑造。

此次世界盃沙國戰勝阿根廷,大為提升沙國在阿拉伯國家中的聲望,摩洛哥一路挺進,更使摩洛哥成為伊斯蘭、阿拉伯、非洲三個概念的總體精神領袖,足球的國際效應之大不可輕忽,台灣實在不應荒廢足球發展。只要有計畫的長遠規劃,足球風氣一定能發展,國家隊一定能成功,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作者是福和會、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醫學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