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解讀上海防空警報

■ 陳增芝

為了「因應」台灣入聯、返聯的「九一五」遊行大拚場,中國同一天在上海試放長達廿三分鐘的防空警報。為何是防空警報,而非演習?為何是上海,而非北京?顯然有必要從歷史脈絡去尋求解讀。

誠然,對台灣人民而言,在完成總統直選、政黨輪替、公民投票等民主里程碑之後,兩岸關係早已不能再簡化成「國共內戰」。但是,不可否認,兩岸關係的徹底解決,也無法不從歷史去探討。

三年前,時任閣揆的游錫堃曾以一句「如果你(中國)打我台北、高雄一百顆(飛彈),我(台灣)至少也要打你上海五十顆」,引爆泛藍陣營強力圍剿,甚至還成為胡錦濤訪美時向布希「告狀」的話題。

當時浮上筆者腦海的,是江蘇台辦官員的一句話,「民進黨太不了解國共的歷史!」這位年輕的台辦官員說,兒時常聽長輩提起,國民黨退守台灣後,還讓他們一天到晚跑防空警報,甚至為了維持生產力,被迫拆解工廠設備轉往內陸或地下化。

一九四九年五月,國民黨倉皇敗逃時,不僅緊急掠奪上海物資、炸沈船隻堵塞黃埔江道,甚至臨走還下令血腥屠殺獄中大批共產黨員。退守台灣後,又憑藉空軍優勢,頻頻飛往中國沿海轟炸。光是上海,從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五○年二月,共進行了廿六次轟炸。

尤其是一九五○年二月六日,出動B-24、B-25、P-51、 P-38型飛機十七架,對上海進行疲勞轟炸,炸毀房間二○○○多間,炸死炸傷一四○○餘人,並炸損發電廠使發電量由十五萬千瓦降至四千千瓦。

由於當時制空權完全受制於國民黨,中共毫無空軍實力,難以招架,只好跟蘇聯簽署「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並請求蘇聯派遣「對空防禦部隊」,支援防衛上海。

因此,解讀上海試放防空警報,有必要理解以下幾點:

一、中國鑑於過去飛彈試射、朱鎔基言詞恐嚇等的反效果,以及眼前陸續有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等國際盛事,加上經改有成但社會矛盾日劇的嚴峻課題,中國確實沒有很多本錢採取強硬措施。

二、但是,緊接而來的「十七大」,中國領導人也面臨「對內交代」的政治壓力。就此,北京是很成功的透過美國的「配合」代打。華府漸次增強的對台施壓言論,基本上,堪稱給足了胡錦濤「對內交代」的面子。

三、台灣九一五熱鬧滾滾,中國難以強硬,又不能沈默的情況下,上海的試放防空警報,成了唯一跟「軍事準備」扯得上關係的「警告行動」,以及並未任由發展的「對內交代」。

四、無論是抗日戰爭、抑或兩岸軍事對立期間,上海都是戰亂禍害最為慘烈的地區,這項試放防空警報,除了「對內交代」,同時也提醒了戰爭苦難的記憶。中國要發展、要富強,和平才是當前最優先的大戰略。

(作者從事媒體工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