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前夕,一股「去台化」歪風突然吹起。在三年疫情中,替台灣經濟撐起半邊天的半導體產業,尤其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近日受到種種「去台化」流言打擊。那些流傳的「去台化」訊息,刻意塑造「全球尖端晶片過度依賴台灣」,而「台灣是地表上地緣政治風險最高的地區」,一旦習近平武力犯台,將會對全球經濟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先進經濟體必須建立晶片產業,作為台海戰事的避險。這股「去台化」的惡意渲染若不及時、有效破解,對台灣經濟與金融市場將造成極大衝擊。
事實上,在全球經貿與供應鏈生態中,只有「去中化」的大潮,並沒有「去台化」現象。而「去中化」的產生,源自美中發生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加上習近平成為終身制獨裁者之後,對外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名,意圖「武統台灣」,與美國爭霸,造成嚴重的地緣政治風險;對內則假借「共同富裕」強迫民企捐輸,實現「國進民退」,形同變相沒收企業家財富的黨國經濟,在在對外企造成的高度經營風險。因此,中國雖然已是世界工廠,但外企為了避險,仍然選擇在中國之外增加供應鏈的來源。而最近更因中共益趨戰狼化,對周邊國家,尤其台灣,不斷挑釁,以及對防疫採取嚴格封控,持續封城,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因此外企更加快了「去中化」,出走中國的腳步。
尤有甚者,一直以中國為最重要生產基地的台商也在展開「去中化」的結構性蛻變。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一份《大搬遷時刻》報告指出,受訪的五二五位台商中,近二十六%已把生產或採購業務轉移到中國境外,也有三十三%台商正考慮移出。另外,依據投審會統計,台灣對中國投資(不含香港)從二○一○年最高峰的一四六億美元,逐年衰退,去年更腰斬至不到一半的近五十九億美元。若按投資比率算,一○年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占比高達八十三.八%,去年則大幅滑落到三十一.八%。台商的「去中化」步調如此顯著,一方面是本身的風險意識所致,了解中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對台商百般拉攏,大力補貼優惠的希望之地,反而是仇富反商的極權國家,促成台商必須出走自保;另一方面則是外商憂心供應鏈斷鏈,而要求台商必須分散供應鏈所致。不管如何,「去中化」是一種世界經貿結構不可逆轉的變化趨勢。
至於所謂「去台化」,則明顯是刻意捏造的假象。一者,美、日通過晶片法案或大幅補貼,期盼重建自身的半導體產業,並獎勵台積電前往投資設廠,看似台積電獨大的優勢會受到腐蝕,實際上台積電外移的產能占比不到一成,且最先進的製程仍留在台灣。由此看來,台積電到美、日投資乃是產業版圖的擴張,有心人士所謂「美國掏空台積電」、「台積電被美國逼著去蓋廠」、「台積電要變成美積電」等,絕非事實。其實,台灣若能培養出國際級企業,並建立世界性的企業帝國,且受到各國政府與企業的肯定與信賴,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絕對是台灣之福、台灣之光,不該隨意抹黑、污衊。由此可見,根本沒有「去台化」,卻真實存在「去中化」。台灣企業擴大對外投資布局,不但是對本身實力的信心展現,更是與全球產業生態作更深的連結,對台灣而言,乃是好事一樁。而美國將台積電當成建構信任供應鏈的重要支柱,也是一種實質的肯定,絕對不是意圖掏空台灣。所以,真正的事實是台灣供應鏈的多元化,企業版圖的延伸,是「全球化」而不是「去台化」。反倒是全球經濟正在「去中化」,已逐步削弱中國的產業力量,將把黨國經濟打出原形,那才是負面標籤。
總之,「去台化」顯然是一場誤解、假象,而歪風所以襲來,顯然是有特定勢力在背後操弄,尤其,更有中共認知戰的軌跡。炒作「去台化」,確實衝擊台灣的股匯市,加上外資大賣台積電在股市提款,造成台股跌跌不休,台幣也大幅貶值,似乎坐實了「去台化」的憂心,引起大眾的恐慌。幸而,信奉價值投資的美國股神巴菲特及數個大型投資基金日前大買台積電,以及艾司摩爾、默克藥廠等國際大企業宣布來台設立研發機構,有效化解有關「去台化」的疑慮。易言之,「去中化」是外企、台企對中國倒退回黨國經濟必將帶來經濟風險所做的明智避險;而台灣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價值受到國際肯定,力邀投資設廠,那是將台商由過去大量西進的「中國化」矯正為「全球化」;它不能被叫做「去台化」,反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去中化」,一條台灣的活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