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青年談曾聖光戰死

◎ 張經偉

曾聖光戰死於烏克蘭的消息一出,許多人致敬,亦有許多人大喊不值:為何要去為了一個(曾經販售武器給共軍的)外國而死?為何不是留下來為台灣誓死奮戰?甚至有網友爆料曾聖光欠債百萬(彷彿他是為了躲債,才出國當志願軍;原來討債集團更兇狠於俄軍?)。我不認識曾聖光,無法代他回答這些,且來探討「戰死」之意義。

《胡適論學近著》:「凡觀察一國的文化,須看這文化之下的人怎樣生活,更須看這文化之下的人怎樣死法。」上一次,有台灣人以「戰死沙場」離世,是多少年前的事?且看今之台灣,幾乎人人都只想鐵飯碗安度一生、沒有話題比「食」與「性」更受歡迎、被網友罵就叫「被出征」…如今真有一人征而不回,終於使這個國家的你我,怎樣生活、怎樣死法,被徹底襯托而出。

自尋死路,常被視為自私、逃避…然從軍赴死例外。馬革裹屍之人總是被肯定,不論人們對死後的想像為何。曾聖光或許是基督徒(從「聖光」此名推測),他的許多歐洲同袍想來也是。信仰上帝的他們,志願參軍、慷慨就義。「尚鬼」的楚人如屈原,亦歌頌陣亡將士:「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或尋短或苟活的人們,可能都是想著自己;惟戰死者,是肉身護著別人到底,莫怪天地鬼神皆泣之。

不予苟同曾聖光的網友,是也敢為了更值得的國家、信念、人們…而捐軀,亦或只是因為自己的短淺被他掀開、自慚形穢?

(作者為清大歷史碩士、中學歷史教師)

曾聖光的理念與勇氣

◎ 陳啟濃

阿美族青年曾聖光以志願軍遠赴烏克蘭投身戰場,傳出遭轟炸死亡的消息,才二十五歲的年輕生命,讓人感到不捨。但他的理想、他的志氣,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永遠的聖潔榮光。

就如同西方一直有傳教士遠赴異鄉,懷抱傳送福音的使命,也常常面臨很多困難,甚至生死交關;但因為他們心中有理念、有價值,才能充滿勇氣不怕艱難。

網路看到很多網民的酸言酸語,對於曾聖光的決定不表認同,甚至還有人說赴戰場就是去送死。暫不談「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單單曾聖光提及,他看到烏克蘭人民受到槍擊炮轟就很想為他們出頭的熱血情懷,以及他自己認為是為了爭取國家的獨立與人民的自由而戰,就值得我們以他為傲。

這個事件還是有不少網友藉機宣揚「票投民進黨,台灣變戰場」的投降主義,指責民進黨「反共保台」是在挑釁中共的論調。這樣的言論,除了是來自小粉紅之外,相信也有人是因為受到中共以及台灣親共勢力長期洗腦所致。

止戈為武,止戰要靠武力,台灣上上下下沒有人喜歡戰爭,但是要阻止中共動武入侵,關鍵在我們的堅強武力,以及堅定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曾聖光用行動做出了反侵略的演示,自由不是免費的午餐,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團結抗共的決心,不要讓中共分化了我們保家衛國的力量。

(作者現任國中校長,花蓮阿美族女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