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避戰與不對稱作戰

◎ 洪榮一

白官10月13日最新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宣告了「後冷戰時代已經徹底結束」的戰略安全環境下,未來10年美國所面對的挑戰:「大國之間為塑造國際秩序的未來而展開的競爭」、以及「應對跨國界共同挑戰的合作,例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傳染病、恐怖主義、能源轉型和通貨膨脹』」。在這一個大國強權間主動競爭卻又被動合作的混沌年代,寡國小民的台灣如何在撲朔迷離局勢中爭取到我們最大的國家利益?這不只是對我們國家領導人決策的試煉,也是對我們二千三百萬國人智慧的考驗。

「中美終須一戰」?「海峽終須一戰」?迄今,拜登總統已經4度公開表態,當台灣遭受襲擊時將願意協防台灣。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也表示依照《台灣關係法》,美國正致力於協助台灣發展自衛能力;而美軍也準備好了捍衛美國自身利益、以及履行承諾。然而在台灣還是有不少的質疑認為美國對於台灣的承諾與支持終究只是華盛頓用來遏阻、圍堵北京的工具!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這樣子的立論並不必然是無的放矢。然而檢視美、中兩大強權地緣戰略的矛盾之所在,遠從北極至朝鮮半島、釣魚台群島、南中國海、波斯灣、印度洋、甚至非洲大陸,都有美、中兩大強權軍事拮抗的痕跡。換言之,中美是否終須一戰?在哪裡戰?我們雖然並沒有太多的發言權!但是,是否真的就必須戰在台灣呢?

一直以來,「避戰」是我們國家安全的最高指導原則!「避戰」可以是「能戰方能止戰」,也可以是「不授人以柄而被戰」,當然也可能是「綏靖以乞不戰」。10月13日美國重量級外交期刊《外交事務》刊登了一篇〈如何避免因台灣而戰〉的文章,分別由威脅、保證、與嚇阻等三個面向來討論美、中、台三方如何透過「三角嚇阻」來建構台海的和平。該篇文章雖然以接近「不統、不獨、不武」的基調來討論台海的「避戰」,但是也直言「台灣如果不願捍衛自己,美國也無能為力」!

正確認識「不對稱作戰」!面對解放軍在數量上壓倒性的優勢、以及質量上快速的提升,美國大力倡導以不對稱作戰來做為台灣建軍備戰的指導方針。兩軍對陣時,「以己之長對彼之短」的不對稱思維難道不是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則嗎?美軍所描繪的「不對稱作戰」概念首見於1997年美國國防部《四年期防務總檢報告》中提到的「美國在常規的武器競爭中的優勢,促使『對手』使用諸如不對稱的方式來攻擊美國」。而這裡所指的『對手』往往指的是在一超多強的「後冷戰」時期,美軍在全球各地扮演著世界警察角色時所遭遇的非正規作戰組織;例如,具有作戰力量的民兵團體(militia)、或是軍事抵抗活動中的暴動團體(insurgency)。

而美軍在進入21世紀後分別出兵阿富汗與伊拉克,在戰爭初期正規作戰期間可以快速獲得的軍事上完全的勝利,然而進入曠日廢時的非正規作戰時,卻往往受挫於民兵或是反抗組織的「不對稱作戰」作為。在此戰場經驗影響之下,美國國防部在2009年出版的《中國軍力白皮書》甚至認為解放軍犯台後可能面對台灣非正規的抗暴抵抗運動是影響北京對台用兵決策的一項重要因素。

在以往徵兵制的訓練下,計畫中可以被動員起來的200萬後備大軍提供了保家衛國能量可以擴大延伸的「想像空間」。這個具有一定威懾力的想像空間隨著役期被縮減至4個月、以及兩岸在經濟上熱絡的交流而逐漸消失。在「後冷戰時代」結束、「冷戰2.0」逐漸成形的態勢下;北京以武力直接犯台或許不被認為是現下迫在眉睫的即刻危機。但是解放軍持續物理性的武力威嚇壓迫、與心理性的忽悠拐騙利誘,卻讓我們國家安全的基石快速流失。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不對稱作戰對阿富汗、伊拉克、甚或是烏克蘭而言可以是作戰手段、戰術思維;但是對台灣而言,除了是戰略思維之外也必須是戰略決心。是建軍備戰的不對稱發展、是戰術戰法的不對稱應用,更重要的是建構「以小制大」不對稱威懾的氣勢。而這種不對稱的威懾來自於全民自我防衛的決心,來自於有可憑恃戰力的後備部隊,來自於訓練精良、全民參與的正規部隊。

當前役期規劃與其糾結算計於4個月、1年、1年6個月、或2年的時間長短,政府是不是應該思考不同軍兵種建軍備戰的需要,而採用創新、彈性的用人政策?例如,在同工同酬的原則下、以訓練一個合格步槍兵所需時程為基礎,再依各種不同軍兵種專業的需要,發展出以專業能力為指標、考核認證為框架,功能化、模組化配合不同專業加給與時程的服役規劃?同時,被認為不對稱作戰主軸的後備戰力是不是可以透過我們「全民國防」的機制,將民間「不對稱作戰」的能量與熱情整合到我們後備部隊與正規部隊的「區域聯防」之中?美國人在戰場上學到不對稱作戰的「教訓」與「術」,到了台灣就必須昇華轉化成不對稱作戰的「能量」與「勢」,而這個「勢」要傳達給自由世界的訊息是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是要清楚的告訴北京與台灣開啟戰端將不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開始。

「後冷戰」時代的結束,美國要如何繼續「美麗」下去?讓我們往下看。「冷戰2.0」國際新形勢開始?台灣將如何定位自己?對岸在看、世界也在看。

(作者為戰略學者,國際透明組織政府國防廉潔指數TI-DS 2020臺灣評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