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談中正紀念堂的三軍儀隊

◎ 謝宜甄

媒體報導文化部於四月時去函國防部,請求國防部收回原先展示、寄存於中正紀念堂廿四幅與蔣介石、黃埔建軍相關的油畫。該批油畫於一九七四至一九七八年間,由國防部委請畫家梁君午繪製,並因尺寸過大而長期放置於中正紀念堂至今。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想起駐防在中正紀念堂的三軍儀隊。一般來說,三軍儀隊值勤的場合為總統就職、外賓來訪、元旦與國慶等重要國家典禮,代表國家對事件或人物的高度敬重。也就是說,三軍儀隊駐防於中正紀念堂等同國家對於前總統蔣中正的禮遇。

然而,綜觀戰後臺灣的歷史,無論是以高壓的戒嚴體制長期控制社會,或是打壓臺灣本土語言與文化的「再中國化」,乃至於大筆一揮「此人為何還不槍決」造成大規模人權侵害的白色恐怖,皆出於蔣中正之手。這樣的人為何能在台北市精華地段「佔有一席之地」之餘,仍獲得國家高度禮遇?

我們可能會直觀的覺得,三軍儀隊駐防於中正紀念堂是出自國防部的決定,甚至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在二○一八年時也提到館內的三軍儀隊是國防部指派,並非文化部主管。然而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約莫在二○○八年前總統陳水扁任期最末,三軍儀隊曾經撤出中正紀念堂,該館則改稱「民主紀念館」。直到馬英九上任後,方恢復舊稱與重新派駐儀隊。

當時儀隊是如何重回中正紀念堂的?依據去年促轉會的調查,是由當時中正紀念堂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函請國防部辦理。也就是說,三軍儀隊是否駐防,完全出於館方主管機關的意願,當年是教育部,現在則理所當然是承接的主管機關文化部。回看二○一八年鄭麗君的發言,似乎連文化部自己都釐不清責任歸屬。

雖然遲來,但轉型正義近年在臺灣已是越來越受人關注的議題,不只臺灣人積極了解威權統治的過往,連美國議長裴洛西訪臺也參訪了景美人權園區。在這樣的社會價值下,象徵國家崇高敬意的三軍儀隊卻持續駐防威權統治者紀念館,政府究竟想向民眾傳達什麼?

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不像油畫歸還國防部那般,還得開標找廠商勞師動眾;一紙公文便能處理的事情,端看文化部是否真能理解轉型正義的真諦了!

(作者為政大台史所碩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