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醫院總額的危機 恐導致全體醫院滅絕

■謝文輝

(續昨日)

九十三年因自主管理所引發的亂象,其實是九十一年下半年實施總額,而健保局未能即時配合推動節制成長率配套,兩年下來,過高服務需求的成長率與實際能支付的總額,形成約十五%的差距,在九十三年一下子要解決財務困境當然要付出代價。

醫院協會推出的「醫院卓越計畫」,是健保局自主管理的改良版,針對醫院的急重症、罕見疾病病患假定指標,保障其就醫權益,但對藥費、一般輕症門診,在財務壓力下,務必加強節流。但因由奢入儉難,民眾感受不佳。

現行醫院總額之財務,已無法支撐醫院健保服務的形態,如果要維持原有的服務形態,那麼就要忍受兩位數的財務支出成長。如果認為財務成長太高,無法承擔,況且多吃藥、多做不必要的檢查,除了圖利藥商和醫院經營者外,對民眾健康之福祉並無加分,那麼社會大眾應該要求健保局加強管控管理,改善精進現行醫院卓越計畫,對藥品、抗生素、檢查檢驗、醫療服務,建立檔案分析管理。推動保障醫療品質,減少支出的論病例計酬支付制度。對急重症、罕見疾病,訂定保障方案,對各醫院依分級功能,訂定其現行服務項目中,那些要增加、加強,那些應釋出或減少,落實分級醫療的政策,增其所當增,減其所當減,使有限的健保資源用在刀口上。

在民眾為了進入醫院總額管制,由奢入儉,付出極大的代價後,健保局竟然要半路棄守,回歸九十一年上半年未實施總額時代的管理方式,天真的以為從此會像以往未做總額時的平安無事,可惜他們忘了明年醫院總額成長率只有三點五三%。

可預見的未來,因缺乏個別醫院的管控機制,而健保局擁有的資料雖然充足,但各項檔案分析要落實到實務面管控仍有一段距離,因此所有醫院會進入缺乏管控機制的叢林,在一個固定總額下,為求生存,只有使出渾身解數提高服務量,增加占有率,以求在總額分配上不落人後。由最近健保局管控下的未參加卓越計畫的醫院經驗,成長率大概在三十%以上,那麼現行實質點值○點八五,明年只剩下○點六左右,明年第一季一結算,包括營運績效最好的長庚醫院都要崩盤,醫院總額的危機會變成全體醫院的滅絕慘劇。醫院代表在最近的會議裡一致的向健保局提出警告,健保局仍然一意孤行。

(下篇,全文完)

(作者謝文輝╱台灣地區醫院協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