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有關人口變遷的觀念調整

◎ 葉明叡

台灣全國人口數自二○二○年開始自然下降,整體生育率持續低迷,不論政府或民間,主流的政策論述是要求政府加緊「催生」,除了經濟支持(如單次津貼、社會保險給付、月給育兒補助),也要求更友善生育的職場和工作安排,以期提高育齡國人生育意願。

在此論述背後的思維,是將生育與人口以工具性的角度看待。因擔憂人口繼續老化、減少,會對產業經濟、教育事業、社會安全制度、長照人力造成負面衝擊,故需儘速提升人口。然依人口學之技術而言,今日之「人口危機」早於數十年前即可推得,並非突發之挑戰;而欲以生育政策來因應,也肯定緩不濟急。

面對台灣社會之人口變遷,應可參考以下幾個觀念來討論未來人口相關政策方案:

一、人口減少本為好事,有助於減輕環境壓力,使人與環境的關係維持衡平永續,也可提高人類生活品質。多數倫理學與永續發展之討論皆指出,人類有義務抑制人口爆炸,在當前世界人口過多之時,此為台灣對全世界之貢獻。

二、台灣與多數已開發國家之社會價值、文化信念已改變,除非有如上世紀兩次大戰的巨大不可測變化發生,可預見之未來人口幾乎不會再成長。經濟、教育、社安、長照各領域需要積極調整,接受人口會繼續減少的事實,正面提出應對此條件的新營運模式。

三、生育與養育不應被當成減緩其他領域面臨人口變遷挑戰的應對工具,生養權利本應受到政策保障,無論人口如何變遷,政策應以保障國人生養意願與實際條件之實現為目的。現有之經濟、職場環境與工作調整之支持政策,應繼續實施,且不以促進生育為前提。

四、為實現生養權利之保障,社會政策應鬆綁以家庭為基礎單位之思維,相關支持政策、生育科技之應用,應盡量開放予個別有生養意願之國民,不須以家庭或婚姻關係之存在為前提。

五、開放且主動吸引移民,是及時提升勞動力的有效政策,如放寬國際學生在台灣求職,放寬在職外國人永久居留甚至歸化等,今年四月開始實施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是令人樂見的方向。改變觀念固然困難,但人口變遷趨勢亦是嚴酷,民主政治生活除了望向下次選舉,也要望向遠長於政治任期的未來。

(作者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