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也談白德瀚的「城市怪象」

◎ 李道勇

長駐台灣的德國記者白德瀚(Klaus Bardenhagen)經常透過自己的臉書粉專taiwan reporter,以德國人視角分享他在台灣的生活。日前,他貼出幾張照片,點出台灣的「城市怪象」,其中一個畫面讓他看了更直呼:「WTF」(What The Fuck縮寫,這句話似乎有點粗鄙,如同台語「這是三小」之意)。

那是一張停車場的照片,他寫道:「為何台灣的城市都把混凝土鋪滿停車場或其他開放空間?這是正常的嗎?在這都市熱島,每一小塊綠地都應該受到愛護。」他看到的這個台灣「城市怪象」,卻是我們這個社會司空見慣的稀鬆事,我們壓根兒就沒想到要讓青草生長、讓水滲入地面,更沒想到土地還會呼吸。

一九五五年,台北市的衛星都市永和,原以「花園城市」為概念做設計,道路系統迂迴在七大公園間,綠地佔計劃面積九分之一,但在法規配套不周的背景下,綠地陸續變更成住宅區,公園只剩一個半,形成今日的水泥迷宮,二十多萬人僅擁有一%公園面積。

目前六都綠地覆蓋率僅高雄市七·八九%稍高,其餘皆低於五%,其中桃園市、新北市不到二%,且非平均分布。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城市的每人平均綠地面積至少應為九平方公尺,但六都之中,除高雄市有十一平方公尺外,其餘都未達標,新北市、桃園市更僅有三平方公尺。

其實不僅六都,放眼台灣,混凝土無所不在。連海邊都被消波塊和密度超高的漁港建設給盤據了!

「每一小塊綠地都應該受到愛護」!炎夏高溫,正是我們深思、反省白德瀚這句話的時候了!(作者為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