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社交媒體是世代遷移 不是交替

◎ 張約翰

八月十日美國皮尤(PEW)民調中心公布最新的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年度調查,結果發現,與二○一四到二○一五的調查相比,十三到十七歲受訪者,曾經使用臉書的比例由七十一%腰斬到卅二%,推特由卅三%降到廿三%,IG則由五十二%上升到六十二%,新列入調查的YouTube使用比例達到驚人的九十五%,TikTok也有六十七%。

這項調查結果一出,台灣媒體就出現「老人才用FB」、「還在用臉書?」之類的報導,似乎老人用什麼社交媒體,就代表那個社交媒體已經落伍了。不過,如果看皮尤去年的社交媒體使用調查,會發現六十五歲以上受訪者除了臉書(五十%)、YouTube(四十九%)、IG(十三%),其他社交媒體使用比例都不到二位數。年長者受限於新科技近用門檻,會使用的社交平台,本來就比較少。

社交媒體的年齡分化現象,隨著社交媒體平台從臉書、推特寡佔市場,到如今多元平台分蝕不同客群,本來就不奇怪。不同年齡層的客群進入社交平台的年代不同,需要的功能也隨著年紀增加而不同。現在的青少年族群喜歡用TikTok,當他們成年後,由於工作需要或社交圈擴大,仍然會轉向較早進入市場的社交平台。

皮尤去年四月的調查結果可以支持筆者的看法。十八到二十九歲這一組,臉書的使用比例達到七十%,比青少年高了一倍多;推特四十二%,多出九個百分點;TikTok則降到四十八%,少了十九個百分點。YouTube則仍然維持在九十五%。

臉書的確受到新興社交平台的威脅,但臉書也會「學習」其功能,因此多年來影片、直播、限動、短影音,功能不斷增加,目的就是保持新進入市場的年輕客群。這跟臉書是不是老人平台沒有關係。

「老人平台」在台灣媒體報導中的負面形象之一,就是假訊息互傳的淵藪,但假訊息興盛的平台不是因為使用者年齡層,而是平台的使用比例。臉書、推特這幾年已經成為各國選戰的假訊息集散管道,TikTok的興起,也使它成為假訊息推手的目標。紐約時報八月十四日就以報導指出,繼德國、哥倫比亞、菲律賓受害之後,有關美國期中選舉的假訊息已經在TikTok興起。

評斷一個人,還是要看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跟用什麼平台沒有多大關係。根據使用的社交平台來貼人標籤,不過是一種品牌刻板印象的延伸,最好小心別變成回力鏢打到自己。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