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來顧台灣文化?

■ 陳翠蓮

從八月三十一日起三天,到高雄、屏東台灣文化表演和交流,又是一趟感傷之旅,南部友人的熱情,以及好山好水的洗禮,洗不去那份傷感。

我當洪瑞珍唸歌團的義工有好些年,從第一代跟到第二代,就是一樣的感觸,少數人的力量有限,要力挽狂瀾,扭轉乾坤,要靠全民的努力和覺醒,也就是亂世要用重典,才能找回失去的根。

第一天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表演,七點開始有人進場,我沒看到我們今晚「台灣唸歌鄉土情」表演的海報,正當我納悶時,霎時在垃圾桶裡看到熟悉的海報,撿起來一看,這不就是今晚的海報嗎?它應該在曲目欄呀!我問櫃檯小姐為何如此?她也一臉茫然,表情無辜,毫無歉疚。

她指示我放入曲目欄,此時已八點了,今晚的表演好像和她們無關係,只要做好自認為份內的事,如打理晚餐,看看電腦,收收門票,活像個大房東在綠色執政多年的院轄市,卻不珍惜台灣文化。天助自助者,難道沒有更適合的人嗎?當然也有例外,有一個像是主管的,認真看彩排,讚譽有加。下班前還泡養生茶供我們使用,但是這種人畢竟太少了。唸歌藝術即將失傳,它要自編、自導、自演、自彈、自唱,出口押韻成章,真的是唱的比說的好聽,美到極點,腦力激盪不就如此嗎?

當晚洪瑞珍唸歌團和思想曲促進會在恆春文化光廊交流演出,我有一個驚喜和驚艷,男的陳達走了,女的陳達來了,趨前問她,是否職業表演過來的,她說十六歲就表演走江湖,今年七十六歲,可惜我是第一次看到她——陳英女士,她一定要紅,真是不虛此行。現在她也從事鄉土文化傳承,那天上台,可說是三代同堂,母雞帶小雞,還有十幾歲少女呢!真是太高興了,也感到安慰——傳承有人。

個人因生涯規劃而暫離唸歌團,洪瑞珍團長在今年五月的美國、加拿大的巡迴表演,我未能參加,沒想到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團裡加入很多生力軍,趙天福老師和大雄(賈雄秋)使新生命活潑生動不少,真是團結力量大。

我在門口負責發節目表和擺攤,沒想到在節目結束前,竟然沒有一個人提前離席,表示演出是非常成功的,太欣慰了,洪瑞珍和她的老師楊秀卿—國寶級碩果,雙雙勇得最高榮譽—金曲獎及國家文化藝術獎。

除了這個肯定,我希望社會能多給這些藝術工作者熱烈的掌聲,和溫暖的擁抱,台灣人,加油!相信明天會更好。

(作者為洪瑞珍唸歌團義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