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約峰會展現的國際新局

◎ 楊宗新

北約於馬德里召開年度峰會,且特別首度邀請紐、澳、日、韓等非成員國與會,關注的議題,也從傳統的歐洲安全,擴大至中國帶來的挑戰,大有全球民主國家合作對抗極權之勢

這樣的大團結,其實得之並不容易。川普任內,為削減財政赤字,施政時以樽節財政為指導原則,占比甚高的全球軍費開支,也成為下手重點,乃要求盟邦提高分攤比例,激起諸多國家不滿。在亞洲,美國以關閉駐韓美軍基地相挾,迫使韓國同意多負擔十三%軍費;在歐洲,法國總統馬克宏一度提出在歐盟體系下建立「歐洲部隊」倡議;德國在梅克爾領導下,也與中國愈走愈近。

除試圖減少軍費外,川普任內還與歐盟發生鋼鋁貿易戰,美國經濟雖有起色,卻是以賠上積累數十年的全球領導地位作為代價。民主黨對此期期以為不可,拜登競選時,就提出當選後將建構全球民主同盟、重塑與盟邦關係的政見,因為他深知,倘若美國重回孤立主義,無異給予野心國家機會,局勢恐演變如二戰時期德、日對全球的侵略般,美國不可能長期置身事外。

本次北約峰會,是繼去年十二月民主峰會後,民主國家主要領導人再一次聚首,且討論的重點,也從民主峰會時陳義較高的價值性議題,轉為偏重實際面的軍事安全議題。更令人意外的,是北約不僅未因俄烏戰爭,而將關注聚焦於歐洲,反而將視野擴及歐洲以外的安全威脅,背後原因在於,如果不將中、俄一概視之,俄羅斯的石油將永遠有外銷管道,再多制裁都是徒勞無功。

當然,北約也未放棄對中國的爭取。秘書長史騰伯格發言時,一方面強調中國是威脅,透過不斷發展武力霸凌周邊國家,另方面卻又說中國並非敵人。軟硬兼施的用意,是要告訴中國:倘若繼續提供俄羅斯經濟挹注,中國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制裁的對象;為提升這個說法的可信度,北約特地邀請紐、澳、日、韓四國元首參加,期能藉此傳達:北約與印太諸國,是可隨時結合的。

這種震懾之餘,也提供選擇的做法,較川普時期的「直球對決」有更多彈性,也是美國再度回歸全球領導地位的象徵!

(作者為公務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