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調整電價 更要力推智慧電網

◎ 李俊耀

據報導,經濟部六月廿七日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可能會適度調漲電價,引發各界討論。事實上,臺灣九十七%能源仰賴進口,供電穩定不能只靠電業機構,必須落實需求面管理,其中,適時反映電價成本就是需求面管理做法之一。如何利用合理機制調整電價,以節電相關技術,促使用戶積極將尖峰用電挪移至其他時段,是現階段重點。

依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統計三十二國資料顯示,在「住宅用電」上,臺灣與各國的差距頗大,換算為台幣後,丹麥電費最高為九‧○七元\度,鄰近國家如日本為七‧五四元、新加坡五‧○二元,臺灣位居倒數第四名為二‧五五元。在「工業用電」方面,以德國最高為五‧一二元\度,日本為四‧七八元、新加坡四‧三七元,臺灣為全球倒數第六名的二‧四四元。如何健全電價政策,引導節電產業技術升級,擴大高科技精密產業的投資,減少高耗能產業的佔比,將是我們亟需思考的議題。

健全的市場電價政策,雖然會有短暫的陣痛期,但長期而言,將可為我國節電產業技術帶來新契機,並進而提升民眾智慧節電成效。以南韓為例,其大力推動智慧電網技術,並把濟州島打造成智慧電網的試驗場域,投人大量的智慧設備進行測試,目標是要打入國際市場;南韓政府期待將智慧電網產業列為未來主要出口產業之一。

臺灣為資通訊大國,在此良好基礎下,有別於濟州島的小型電網系統,更有條件成為智慧電網示範場域。這不僅僅是為節能減碳,更可為我國資通訊產業創造另一個重要契機。從行政院於二○一九年發佈的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可看出,投資智慧電網雖耗時耗資,但預估至二○三○年累計將可創造一一四一億元直接效益。

臺灣電價制度長年僵化,未能即時如實反映成本;若電價制度可以獲得合理調整,不僅可為我國節電技術產業帶來新商機,並可建立全民及產業用電新思維;讓需量反應技術、即時電價機制得以蓬勃發展,建立電力供需平衡與正向循環的市場,真正讓臺灣往淨零永續的康莊大道上邁進。

(作者為中原大學電機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