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猴痘 科學家的善意提醒

◎ 林基興

一九八○年代,筆者適在美國,目睹愛滋病的爆發: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八日,此疾病的首例報導出現在同性戀報紙《紐約本地人》。六月五日首次臨床報導美國五病例,來自注射吸毒者和同性戀男性。

安全性行為很重要,但直話直說易尷尬,舉世皆以委婉說法取代,然而不明說可能導致誤解。即使當前民智已開,率直地談性交仍很難,包括社會避諱談肛交,但那是高危險行為,因精液中病毒高。口交風險較低,因唾液的愛滋病毒濃度很低,接吻通常不會感染愛滋病,除非對方口腔有傷口。

自從今年春天猴痘開始感染全球數千人以來,兩個大問題引起注意:為何幾年來極少傳播到非洲以外的病毒,突然導致全球大規模爆發?為什麼受染男人中,絕大多數有過男男性行為?

今年五月初以來,已有三十多個通常無此病毒的國家,提報兩千多例猴痘病例。(圖取自世衛官網)

今年五月初以來,已有三十多個通常無此病毒的國家,提報兩千多例猴痘病例。大部分在男男性行為圈。例如,英國健康安全署(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要求患者填寫問卷,一五二個填寫者(其他患者拒絕)中,一五一人在男男性行為圈。因此該署六月二十一日宣布,將開始提供疫苗給男男性行為者。

六月二十日,世界頂尖期刊《科學》發表〈為什麼猴痘爆發主要影響男男性行為者〉,隔日,同儕《自然》引述其報導。應是科學界已有些共識,須提醒同性戀者避險。對性傳播感染的理解揭示了為什麼猴痘會在世界上不常見處發生。似乎,猴痘病毒已經進入了男男性行為者高度互聯的性網絡,在那裡它以無法在普通人群中傳播的方式發威。怎知少在男男性行為圈外受染?否則現在統計數據中應已顯現。

科學家面臨微妙議題:如何避免污名化男男性行為?因汙名印記會惡化歧視,使得受染者更不願出來看醫生。科學家要保護高風險者,也希望限制病毒傳播。知識是力量,在此也是道德中立,需在為時已晚之前將此知識需傳達到需要者,包括要求約會軟體提醒用戶。

(作者為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