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我看到臺灣參與WHA的曙光

◎ 姜皇池

世界衛生大會於二十八日在日內瓦閉幕,本年度臺灣參與至此同樣告一段落。盤點今年成敗,無疑是正面的,與以往相較,除邦交國與理念相近國家挺台力道明顯增強外,另有諸多以往並未正式發言支持臺灣的國家,比如法、德、盧、立、捷等,更首度明確聲援台灣參與WHA,意義重大。不僅總體支持臺灣參與的國家數目顯有增加,G7及歐盟亦在會議中支持應接納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

當然無庸諱言,不論政府或國人是何等努力,今年期待的參與目標仍未達成,此種失敗,使國內不乏認為以往臺灣可以「中華‧臺北」名義,觀察員身份參加WHA,現在同樣訴求,卻鎩羽而歸,顯然政策有誤。然如此看法並不正確。

說臺灣「曾經參與」WHA,不對。蓋在國際法下,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六年,臺灣並未參與WHA,必須指出:此段時期的參與,是「中國臺灣」,在中國中央人民政府與秘書處的安排下,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WHA,說「臺灣」有以觀察員身份參與WHA是自欺欺人。

我常想,從一九九七年臺灣各界即努力不懈地想方設法參與WHA各類活動,而當臺灣提出以觀察員地位,獨立參與WHA會議之模式,不論是國際衛生安全需要或醫療人道考量,都有其正當性。不僅如此,縱使在國際法上,如此參與模式,亦無必然禁止規範,但僅因中國的政治考量與實力運作,長期將臺灣「合理、合法、合情」的訴求橫加阻擾。

若持續如此,則隨時間累積與情勢變化,中國的阻擾行為所將面對的國際壓力同樣將與日俱增,若非二零零九年前政府接受中國所安排的參與模式,自我進入中國所設定框架,不僅讓先前所有努力付諸流水,更實質上協助中國解除其所面臨的國際政治壓力、醫療人道和防疫安全的責難,否則「或許」在新冠病毒爆發時期,臺灣就已累積充足能量,能以個別的觀察員地位獨立參與WHA活動。

往事已矣,現在的努力亦初見成果。在讚賞政府努力之同時,誠如批評者所言,世衛組織有一九四個會員國,需要有半數以上支持,我國才有機會參加,目前離此數目,尚有相當距離。但或因如此,吾人要提醒國人與政府:參與世衛組織活動是條漫漫長路,現在曙光乍現,切莫如前政府般,妄圖抄近路竟與魔鬼交易。吾人衷心期盼政府與國人寧要年年努力,無畏挫敗,再接再厲,一步一腳印,始能有成功機會。

(作者為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國際法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