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由反美情緒到反美主義

■ 羅致政

美國政府高層官員陸續針對台灣入聯公投發表強烈談話,這透露出台美關係的重要警訊,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值得關注。這些談話內容,讓人回想起前國務卿鮑威爾在二○○四年底接受香港鳳凰電視台訪問時的類似放話,他說「只有一個中國,台灣不是獨立的,台灣並不享有等同一個國家的主權。」

最近,不論是副國務卿尼格羅彭提所說「公投入聯是宣示台獨的一步」、「只有一個中國,台灣不享有主權」,或者是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韋德寧所稱「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一個國家」,華府幾乎已成了北京當局的傳聲筒。中國透過美國施壓台灣的作法,似乎是愈來愈明顯,甚至是屢試不爽、有求必應。

問題是,美國寧可壓制台灣民主、壓抑台灣民意,而不願或不敢去拂逆中國蠻橫與無理的要求,這樣的偏頗態度,勢必使得台美關係的未來發展,產生結構性的變化。

長久以來,台灣不像日韓等亞洲國家,在內部並沒有太強的反美思維與運動;這一方面是外在客觀環境下的結果,另方面則是國內民意的主觀使然。然而值得觀察的是,由於華府持續幫中國打壓台灣,漠視甚至抑制台灣的民意展現,台美關係賴以維繫的台灣民意基礎,正出現鬆動的跡象。

華府與中國站在一起反制台灣的外交突圍,正加深台灣人民對華府的厭惡感與不信任感,部分的國內民調已透露此一訊息,台灣人民對於美國的好感度正在逐漸下降,甚至有一股反美的情緒正在醞釀當中。

尼氏在訪談中強調,美國是台灣最好的朋友。然而吾人必須指出,華府卻經常忽略台灣是美國長久以來最可靠的朋友,一味地把台灣的支持跟配合視為理所當然,但對台灣的主張與訴求卻視而不見。美國反對台灣公投入聯,即反映這樣的傲慢心態。

當前美國對台政策的最大盲點,在於不懂得如何跟台灣的民主以及人民打交道,主觀地以為向台灣領導人施壓即可改變政策方向,然而這卻是美國最經常告誡北京當局不要犯的錯誤。當華府批評「推動公投入聯是錯誤的」,它指責的對象絕不是陳水扁一個人,而是所有支持該案的百萬千萬台灣人民。所謂要將阿扁跟台灣人民切割的論調,正透出號稱民主大國的美國對於民主民意的無知。

美國政府的上述無知與傲慢,只會讓台灣人民對美國有更多的憤怒與挫折,一旦在台灣內部的反美情緒,慢慢形塑成反美主義,進而影響到台灣所作出的戰略選擇,這恐怕將會是台美關係出現結構性轉變的關鍵所在。(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台灣社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