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氣象 ● 主權 ● 太平島

氣象 ● 主權 ● 太平島氣象 ● 主權 ● 太平島

■ 洪致文

政府要在太平島上興建機場,讓這處遠在熱帶地區的台灣領土再次受到注目。事實上,翻開台灣的氣象事業發展史,太平島上曾有著台灣領土最南的氣象測候所,許多氣象人員冒著戰火而延續的氣象觀測,至今都還深藏在歷史紀錄的表格中。

今稱太平島而屬於南沙群島的這些南海小島,其實曾被叫做「新南群島」或者「常? )」(長島)。在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氣象台所屬測候所當中,緯度最南的這處「新南測候所」在一九三九年實質設立,隔年開始便有氣象紀錄留存。不過,在當時的《台灣氣象報告》(例如一九四○年七月至九月者)當中,卻是以「常? 」之名列於所屬的測候所位置表內。嚴格來說,「新南測候所」的名稱,是在一九四一年八月二日,以告示第六百三十六號增加於台灣總督府氣象台編制內,其行政區所屬為高雄州高雄市新南群島。

新南群島是在大正時代中後期,日本開始對西沙與南沙一帶島嶼調查時的命名。日本的南進政策,相當程度需要這些島嶼的主權,來確保其往南方挺進的通暢。因此不管是強佔,還是用商業採礦為名,又或者是設立氣象測候所,總之能把人或軍隊送上島嶼駐守,就相當程度宣示了擁有主權。新南測候所的行政區地址劃歸為高雄州高雄市,但實際上離高雄卻相當遠。它的位置,就是近日引起討論的南沙群島當中最大島嶼,今名為太平島的長島。

長島係在一九三九年四月由日軍攻佔取下,在戰爭期間曾有兵力駐防。二戰結束後,此島由中華民國的廣東省政府管轄,雖曾與法國有搶奪之爭議,但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由「太平號」軍艦接收,乃命名為太平島。二戰結束時,台灣總督府氣象台駐守於新南測候所的人員,雖在接收短波的廣播放送中知道日本敗戰消息,但到八月下旬時判斷應該不會有人來接應救助,而乘坐救命用小艇往海南島離開,約十日後在菲律賓附近由美軍救上岸遣送,此即為台灣氣象歷史上的「新南測候所脫島事件」。

事實上,遠在南海的島嶼上從事氣象觀測,確實要冒很大的生命風險,像是新南測候所所長竹村三郎,便因美軍空襲而殉職。所內人員因為生活艱苦,往往都像是原始人般地邋遢。在日本時代氣象員工所組成之台灣氣象會所發行的會誌《北回歸線》內,曾有許多文章描述當年在島上的點滴,也讓後人能一窺早期台灣氣象事業在此南國島嶼上維繫的狀況。

戰後的南沙太平島,曾仍由海軍與氣象局合作維持著氣象觀測。若從新南測候所的設立起算,其實台灣在此島嶼上的氣象事業,也已超過悠悠一甲子了!(作者為氣象史研究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