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展現孝心,就該置產?

◎ 羅新泰

演藝界吹起一股為父母買房風,藝人買透天、買豪宅,一併解決就近照顧與居所不便的問題。

確實,「人老屋老」是臺灣的現實與困境。據統計,臺北市六十歲以上人口,就有三分之二居住於無電梯的公寓,其中一成五有一項身體衰弱狀況,又以下肢功能衰弱為主,因此,「在地老化」的概念日益受重視。

根據衛福部一零六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五十五歲以上民眾,超過五成希望「與子女住在一起」;而希望「獨居或與配偶(同居人)同住」者,有八成一希望「子女住在附近」。也就是說,位居老屋數冠軍的臺北市,絕大多數的長者現住房宅有所不便,同時期望著子女即便沒有住一起,也要住附近。面對房價、租金頂天的年輕人,究竟要如何達成父母的期盼,就近安居照顧長輩?

不可否認,臺北市具備得天獨厚的醫療、教育、就業環境,但年輕人想要留在這個城市,就必須有相應的經濟能力,然自一零三年每年人口淨遷出的「脫北潮」,顯示原台北生青年對高昂居住成本的無奈與妥協。

當這群七年級生好不容易在「蛋殼區」落地生根,且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又要面臨年邁父母因不願(或不宜)離開熟悉的環境,期盼子女「返鄉」,甚至購置電梯住宅以相互照應的難題。年輕一代真能再套上以「孝親」為目的,且代價高昂的置產枷鎖嗎?

(作者為工程師,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