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醫師是什麼?

◎ 彭壽貴

最近新增了幾個醫學院,看到了數篇相關討論,到底台灣的醫師人力,夠不夠?健保是因病患增加,還是醫師不肯走入基層,而讓大家擔心,醫界是否有些上氣不接下氣,有危機了?

剛好有機會,與中研院某院士及數位醫界大老一起聊到了這個議題,真是見仁見智,各有道理。據說是教委會審查時,醫師的意見是少數,科技界人士則以數位科技、AI的發展佔優勢。

有些人擔心,舊有的醫學院和培養的醫師,會跟不上數位科技的情況?電腦數位科技,目前看來似乎無所不為,有數位科技雖不一定萬事能,但沒有數位科技,則萬萬不能。剛好,套句電視廣告「電腦也會撿土豆」。

年輕的朋友,在旁邊看手機,還順順的插嘴說,現在十五歲以上,會打電動,會用程式,大概都懂許多醫學知識,甚至也可以操作電腦開刀了?

此語一出,大家嚇出一身冷汗。多年的醫師培養制度,其實,真的就有可能被數位時代的新軟硬體取代?但如果仔細的思考,醫學是醫師與病患的信賴與責任,豈可把外科醫師,當作只要會操作電腦手術刀的技術員?

環顧四週國家,也許,我們這群人仍相信,台灣的醫療照顧算是不錯的。所謂醫師人力不足,健保破產……都是患均不患寡吧!

(作者是退休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