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新三彈與雄昇

◎ 魏永輝

三年前,媒體報導中科院研製的「新三彈」(弓三飛彈、劍二飛彈、雄三增程飛彈)即將進入量產,以朝「重層嚇阻」的戰略方針邁進,當時被部分輿論批評是無謂的擴軍,耗費國防預算。但最近,立法院通過「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讓謠傳存在已十多年的「雄昇飛彈」增程型地對地巡弋飛彈正式曝光,並將進入量產,那些曾經的批評聲音居然消失匿跡了!新三彈,尚可歸類於防禦性武器,而雄昇飛彈是絕對百分之百的敏感攻擊性武器,射程一千二百公里,可由臺灣本土直接到達對岸內陸,反倒不見反對聲浪。因為,歐洲爆發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

對於戰略武器的沿革演進,烏克蘭是自廢核武,臺灣則是因為張憲義事件,中止了「新竹計畫」,以結果論還說,臺灣跟烏克蘭相似,那就是無法再用核武作為源頭反制的戰略武器。臺灣選擇了研發中長程的各項飛彈,一來現有的舊飛彈本來就必須淘汰,二來從俄國入侵烏克蘭事件可以明顯得到教訓,臺灣建軍還是要以一旦爆發戰爭美國不會出兵的條件下規劃。

以新三彈來說,其計畫早已啟動並研發十多年,但是在前朝政府「外交休兵」的政策下,減緩了進度甚至暫停量產,結果休兵沒幾年,換來的是對岸不斷的文攻武嚇。臺灣畢竟不是加拿大或帛琉,可以只維持少量武器,甚至不用武器;即使美國軍售台灣的限制已經放寬很多,臺灣仍需維持國防自主並壯大國防產業。

(作者任職機器加工業,桃園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