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核電廠遭攻擊與大跳電檢討

◎ 陳秉亨

這次電力系統因人為跳電,導致全國大停電,又開始有應該要修正非核家園目標的主張。雖然不意外,但是,烏俄戰爭核電廠遭到攻擊、這次人為大停電之後核電最慢加入發電的事實擺在眼前,若遇電網事故,是難以倚靠已經屆齡四十年運轉許可的老舊核電與工程弊端頻傳之核四的。

本次的人為跳電,根據報導是工作人員在現場有警示牌的狀況之下,無視警示牌而操作機組釀禍。回顧我國這幾次大停電,幾乎都與人為疏失有關。把人為跳電的問題,當成電不夠的問題,會造成無法對症下藥,未來仍然會持續遇到人為跳電的可能。

我們先思考:如果有核電,是否這次人為跳電就不會造成全國大停電?根據報導,人為操作不當導致發電機故障之後,影響龍崎變電站,導致南部的發電廠緊急停機,避免電力系統頻率震盪傷及發電設備。在瞬間減少接近三分之一發電量的狀況下,就算是三座核電都還在運轉,也是有很大可能必須分區停電,直到整個電力系統回復穩定。(當然詳細的情境,需要電力專家的模擬推估)

而人為跳電也好,或是遇到重大天災也好,有核安風險的核電廠必須停機、降載確保安全。而且等到事故過後,核電廠也必須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回復運轉。以這次人為跳電為例,過了一天半,核電才陸續上線,無法及時疏解跳電當下供電壓力。反倒是仰賴近年推動有成的太陽能度過白天用電高峰,要不然恐怕限電的規模會更大、更久。

過去曾有人認為萬一發生台海衝突,核電可避免台海被封鎖、發電燃料無法進口的風險,持續提供電力。然而這次烏俄戰爭,俄國轟炸核電廠的事件告訴我們:核電是戰時能源安全的救星這觀念並不正確。反倒是非核家園之後,在綠能、儲能與智慧電網上的持續努力,才有可能在極端狀況之下,維持國人一定程度的穩定電力。另外,烏俄戰爭的經濟戰也展現,銀彈影響不輸子彈,老舊核電如期除役、積極吸引國際新能源投資,也是一種隱形的國防量能。

能源轉型路上有許多的挑戰,而老舊核電如期除役,非核家園之路,對台灣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才是正確的方向。

(作者為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前副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