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徵兵的另一角度思考

◎ 許又方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間對台海局勢的擔憂,同時各界也高度懷疑台灣如果遭遇中國攻擊,是否有足夠的軍力抵抗?於焉也掀起是否應恢復過去徵兵制的論辯

依我陋見,為了國家安全,恢復徵兵,甚至強調「全民皆兵」都有道理;問題是,現代戰爭難道只在傳統的戰場上較量?如果依照過去的徵兵制度,不論什麼領域的背景,到了必須入伍的年紀,依抽籤決定兵科、職務的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戰爭的需求?

以筆者為例,專長是文學,唯因抽籤抽到後勤補給,因此在部隊擔任經理官,管理一般兵需裝備。既然不具備管理專長,自然一切從頭學起,等到摸熟了,兵期已過一半,對部隊的貢獻實在非常有限。退伍以後,這些原本與我所學專業不相關的技能,也隨著離開部隊日久而完全淡忘。另一個顯例是,筆者的一位學弟,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研究所,卻因「籤運」被派至離島擔任排長,每天的工作是帶兵跑步練體能、做基本戰技操,不僅毫無機會為部隊貢獻所學,退伍後進入半年就足以落後一大截的半導體公司,抱歉,一切從頭再來。

坦白講,不能適才適用是過去徵兵制最大的問題。前已言及,現在的戰爭未必在傳統戰場,國力的虛實也不僅止於兵源的多寡與武器的對抗,經濟、科技,乃至文宣,各領域都在全球化的框架下激烈競爭,而且愈形專業。一個原本可以在大學畢業後投入專業市場——例如半導體或軍事科技——的人才,為了磨練基本戰技而讓他進入部隊與其專業隔絕二年、三年,請問這是強化戰力,抑或浪費人才,反而削弱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筆者當兵時,一位副連長曾說,他足足花了近五年時間,才領略部隊管理與作戰指揮的要領。如今不論作戰模式或武器裝備,都已不是傳統戰爭時期可以相比擬,更需要專業的職業軍士兵來操作。因此,如果要恢復徵兵制,宜思考如何讓專業人才各適其所,避免過往那種所學於部隊無甚助益,且因役期而致與社會脫節的兩失窘況。有人提出平時在職工作,利用週末訓練基本戰技,且維持一定役期的作法,或許是值得政府考慮的。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