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安康接待室 調查局努力的起點

◎ 陳昱齊

蔡英文總統二十七日到調查局的安康接待室視察,當場宣布將由文化部下的國家人權博物館負責未來的保存工作,調查局則表示會配合產權移撥作業。

關於安康接待室的保存,牽涉到文化資產身份的認定、其作為「不義遺址」的意義等,但關於安康接待室原本的使用機關,也就是調查局,應該在這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卻較少被討論。

轉型正義的工作,其中一個面向過去較少被注意及討論,就是要促成政府機關的自我反省。誠如民間團體所倡議的「唯有讓威權統治經驗的反省,在國家機關內部擴大,捲動公務體系中更多的成員,才能讓轉型正義呈現集體反省的意義。」很遺憾的是,當年的情治機關,尤其是延續迄今的機關,包含國安局、調查局等,不僅對於轉型正義的工作未必「情願配合」,遑論對於當年威權統治時期的自身歷史進行反省(如調查局的簡報,就對於安康的「偵訊歷史」隻字未提)。

安康接待室的修復、還原歷史等,固然是重要工作,但調查局能否藉此「不義遺址」的保留,反省自身在白色恐怖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過去刑求逼供、製造冤假錯案的歷史,能否被載入局史內?能否被寫入教育訓練的教材中?反省,是為了要警惕手握公權力的調查員們,在瞭解調查局輝煌歷史的同時,也應該知道過去黑暗的那一面,進而真正做到記取歷史的教訓,我想這才是調查局在安康接待室這一題上,最該努力的方向。

(作者為政大台史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