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彭光治/台灣證券市場走過一甲子的滄桑軼事之一

圖為一九六二年位於北市懷寧街「工礦大樓」的交易廳。 (作者提供)

彭光治/台灣證券交易所前國際部協理

(一)證交所之緣起

作為見證台灣證券市場走過一甲子的活化石,猶記得一九六二年二月九日,台灣證券交易所在位於台北舊火車站斜對面的懷寧街四號原「工礦大樓」二樓舉行開業儀式,時任財經兩部嚴家淦、楊繼曾部長、美援會尹仲容副主任委員兼台銀董事長、該會李國鼎秘書長、工商協進會辜振甫理事長等眾多會員及證券界代表,甚至美國駐華大使及援華公署署長也都參與盛會,而成為那一年國內報紙的首要新聞。

這意味著台灣證券市場從過往各自相對買賣的店頭市場,劃時代邁進一個有組織、有具體核心、同時有合格的證券商經紀人代客在場內競價的流通市場。

回顧那個年代之所以促成此舉,不外一方面源於一九五三年起,國民政府由於素與本島地主並無利益瓜葛,加上實施戒嚴法,便得以順利進行土地改革,其中以「耕者有其田」為最重要土改政策,對原地主所需付出的補償,則委由公營的土地銀行發行土地實物債券,另搭配三成原接受自日治時代的台泥、台紙、工礦、農林等四家公司的新股票,藉此按百分比配股率來相抵。儘管部分大地主從此轉入工業生產,也姑且不論該實物債券收入與物價上漲之落差多大,事後衍生的關鍵問題是,那群無意擔任公司股東的眾多原先中小地主,卻苦於沒有公開市場得以轉讓變現,以致任由有利可圖的掮客前來殺價收購,繼之轉手給應運而生的城市店頭券商、銀樓或願當大股東的富裕者。

另一方面,當年朝野皆有鑑於家喻戶曉的大同公司於首度公開募集發行公司債時,被民間游資踴躍搶購一空,因而普遍感到民間大量儲蓄有待「資本證券化,證券大眾化」的模式來加速經濟發展。是故終於在美援會背後支援下,由經濟部依其簡要的財經十九點改革計畫,於一九六○年設立經濟部證券管理委員會來策劃市場藍圖,而委由公民營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出資,於一九六一年十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制的台灣證券交易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