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三個把關 與病毒共存

◎ 涂醒哲

本土社區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人數大增,造成民眾恐慌,再度帶來施打疫苗的人潮。其實,「病毒變異」是正常的現象,因為病毒要活下去,必須一直改變結構來適應環境,對人類而言,卻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病毒入侵人體後,若產生太嚴重的症狀和後遺症,則人類發現這個病毒危及生命或發生重症,就會採取強制隔離、封城、三級警戒、限制移動等較激烈的手段,病毒就不容易繼續傳播;輕症化的病毒由於感染者可以到處移動,病毒突變自然會走向傳染力高、致病率低,被視為流感化或感冒化。

我可以大膽斷言,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仍在全球延燒,但最具健康威脅的高峰期已經逐漸遠離。新冠肺炎病毒或許會一直突變下去,但已經不再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級病毒」。此時如果堅持「清零」,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產業都要付出極高的代價,更何況許多Omicron感染者沒有症狀,根本不知道是否已受感染,清零已經成為不可能的口號。

然而,與病毒共存就是放任病毒傳播嗎?當然不是這樣。我認為,與病毒共存是一種坦然面對病毒的心態,並且需要三方面的把關:

一、中央政府必須在國門邊境盡全力封鎖病毒入侵:心態上嚴謹以對,但可適度放寬檢疫規定。入境旅客如果檢驗陽性,當然要送到有醫療監控的隔離場所,但如果是陰性,只需要強制檢疫三到五天即可,並以較高頻率的篩檢及嚴格的自主健康管理,取代原本十四天的檢疫。

二、地方政府必須認真落實防疫規範:一旦發現感染個案,就要立刻啟動疫調,透過手機定位、實名制做交叉比對,擴大匡列、追蹤、檢驗及基因序列,掌握可能的感染途徑,確實做好感染者的隔離及接觸者的檢疫,阻斷病毒快速擴散的機會。

三、民眾要盡快完成疫苗施打:施打第三劑可以增加保護力,減少被感染的機率,同時仍然要負起自我健康管理的責任,戴口罩、勤洗手、不碰眼口鼻,這種群體免疫比施打疫苗還有效,即使R0值再大,也會斷鍊。

病毒愈輕症,疫苗施打率愈高,檢驗愈普及,加上口服藥物上市,我們就能坦然與病毒共存,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也可以順應世界潮流,開放觀光旅遊等經濟活動了。

(作者為生技中心董事長、前衛生署署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