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遙想「國是會議」

「反萊豬」公投未過關,下一個戰場是「福食」、「輻食」。蔡英文總統日前表示:絕對會以幫國人健康安全嚴格把關為原則,以國際標準、科學證據為依據,面對後續的雙邊協商;同時,也會和社會各界,進行多方溝通和理性討論;進一步的目標是參與像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高標準的國際經貿體制,讓台灣走向世界。國民黨原先回應,只要日本能向台灣保證進口食品安全就不反對,但有自認二○二四最適合者大酸「主動送上大禮」,國民黨又立場動搖:拒絕恣意開放核食進口。

開放萊牛、萊豬、日食,制訂穩健的能源政策,國土規劃與行政區分,皆屬現代科學決策問題。這些問題在其他國家不難解決,偏偏在印太民主領頭羊台灣卡關,原因便出在朝野以政治凌駕專業,科學決策政治化,民粹動員,沒完沒了。國民黨,執政開放萊牛,在野反對萊豬。民進黨,在野反對萊牛,執政開放萊豬。沒執政過的小黨,道德高標更琅琅上口。大家的共同點,無非是扯執政者的後腿。台灣的農產品被中國刁難,多數國人都感到不爽。但是本國對外國產品推三阻四,不少人卻覺得鎖國心態理所當然。雙重標準,難道把國際經貿體制當作塑膠嗎?

其實,真正的障礙,可能不在外國產品,而在朝野政治人物的私心。他們眼中看到的、心中在乎的,往往不是庶民生活、國際貿易,而是自己在選舉裡的得失。在野黨最好幹,反正不必為執政成敗負責,刺激民粹的本能反應,零存整付選舉時的相罵本。反日食可以問:為什麼不要核電,核災區食品卻可以進口?但別人也可以反問:支持重啟核四,為何反對核災區食品?顯然,從政治邏輯來的命題,很容易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這種戲碼循環上演,每個政黨由屁股決定腦袋,成為多年來民主效率低落的亂源!

兩年來,台灣的防疫表現,在國際數一數二。平心而論,政府決策與公民素質,都是正向因素。然而,兩年前武漢爆發疫情之初,政府的果斷措施卻招來狗官之譏。去年五月,我國疫情升溫,雖然比起國際只是小兒科,在野陣營卻唯恐天下不亂,所謂的疫苗之亂搞得人心惶惶。最近疫情又起,也有地方首長自行其是,當作政治表演舞台。新冠肺炎,攸關人民生命財產,以及國家產業經濟,朝野都無法暫釋前嫌、同舟共濟了,令人不得不擔憂,萬一突生重大危機,朝野互動又是何等光景!

年底又要選舉,可以想像,政治哈哈鏡又要派上用場了。不過,國際競爭激烈進行,沒有人會等待貪睡的兔子。台灣的政黨惡鬥,形同無止境的內耗。如果這些消耗性的行為少一些,台灣生產力的累積將更驚人。冤冤相報,「繫鈴」堪稱歷史共業,「解鈴」是不能跳過的和解工程。「解鈴」,有賴所有脖子上掛著鈴鐺的人一起放下,共同探索走向隧道出口的路徑。國家是人民的,但願朝野各政黨,跨越鴻溝,理性對話。過去,也許對立動員最廉價,未來,隨著公民社會日趨成熟,為反對而反對的空間勢必縮小。

二○二○以來,罷免、公投、補選,擾亂了四年一次的遊戲規則,形成防疫當頭的民主內戰狀態。一個選區,一個公共議題,都可以引爆藍綠對決,上演針對下次選舉的牛棚暖身。而中國對台灣的全面脅迫,無日無夜無假期地進行,竟成不關緊要。照理說,大敵當前,空域被擾,應該強化台灣的共同體意識,不分朝野顏色槍口一致對外。但有些離心勢力,卻不分青紅皂白,歸咎遭到霸凌的台灣及主政者。有識之士呼籲,藍綠領袖以更大的格局來化解。所言甚是,但選舉掛帥,藍綠領袖,習於街頭對決,難得坐下來談。

內憂外患,困境當前,不禁令人想起李登輝時代的「國是會議」(一九九○)、「國家發展會議」(一九九六),國、民兩黨針對憲政等根本議題「共定國是」,終於促使台灣民主蛻變。不過,當年的內外環境,也跟眼前大不相同。「共定國是」精神,能否感召現在的朝野領袖,仍屬未知數。但,這也令人更加殷盼,朝野領袖縱使不能「大公無私」,至少亦當「先公後私」,以國家興衰、蒼生福祉為念,莫再目光如豆只顧選舉。尤其是,跟對岸可以求同尊異,更沒有道理在國內視他黨如寇讎。否則,民主治理不彰,可能為「威權主義者」創造機會,甚至,若出現一個「竊國者」,台灣更可能面臨毀滅性劫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