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再談碩博士報考清潔隊

◎ 方復權

碩博士該不該報考清潔隊的議題持續發酵,很可惜,五日貴報刊登的兩篇文章似乎只是為了反對第一位投書者而發揮,反而忽視教育的本質與人本多層次的功能與發展。

我國的碩博士按照規定,必須完成學術研究與論文才能畢業。筆者大膽推測,參加清潔隊考招的這些碩博士,當年的研究方向與成果,絕對和清潔隊,甚至與研發與創新毫無相關。換言之,不僅放棄了念研究所的初衷、專長,與論文最後一章的「繼續努力」,更是高教的嚴重損失與政策錯誤,也浪費了寶貴光陰。

『擁有碩博士的人若能在保全、超商、清潔隊發揮能力,創新研發改善工作流程與內容,提升服務品質是「學有他用」,有何不好?』這段論述,實是假設、夢幻與高估了現實。首先,保全、超商和清潔隊都屬於低階層勞動力,早已被先前進來的高層「碩博士」安排妥當,設定成離職的SOP,如果「員工」無法遵守組織規定,管理高層樂見他們「來來去去」。其次,就算這些碩博士考取了,可能也無法長久。

至於「沉沒成本」,筆者很驚訝學校老師斷章取義,套用在此議題之中。基本上,這是經濟學與會計學的術語,主要運用在投資決策。由於是固定成本,通常「被忽略」。若真要論及「成本」,碩博士已享受有別於大學以下的龐大資源,難道連「回收的資源」也要佔用?

兩位具有教師身分的投書者都提到德國的他山之石,然而,卻脫離不了民族性與地域性的迷思與偏頗。簡單講,筆者卅年的國貿經驗,相當推崇美國、日本與德國的「工業字典」AISI+SAE+ASTM、JIS 與DIN,不僅放諸四海皆準,也確實了不起。只不過,包括德商在內的外商一旦發生金流問題,甚至於公司破產造成台商倒閉,什麼教育、體制、風險管控、企業永續都是零,無法攻錯。

昨天貴報有一篇標題為「調查官新兵臥虎藏龍,五人是律師,十三人通過國考」的報導,並細數「一○三人結業,其中廿七人具碩士文憑」,這才是碩博士應該考量的機會成本與發揮的舞台之一,因為完成高教的栽培,應該要貢獻所長,成為促進國家更為安定、強大與富裕的力量。此外,創新(innovation)與創造(creation)這兩個名詞,被台灣的學術界與政府部門喊了至少廿年,鉅額的相關研究經費也被領好領滿,結果碩博士畢業後,竟然以報考清潔隊當成成果驗收,實在是一大諷刺!

最後,請問支持碩博士報考清潔隊的家長,如果自家小孩是碩博士,正準備報考清潔隊,全家人快不快樂?會不會遺憾?而世界之大,難道沒有台灣碩博士棲身之所?

(作者從事國際貿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