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唸到碩博士,不該考清潔隊?

◎ 鄭志隆

拜讀貴報昨天投書〈讀到碩博士,考清潔隊?〉一文,個人贊成某些觀點;但也對某些觀點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對文章標題的反向思考,「唸到碩博士,不該考清潔隊嗎?」。

作者以「沉沒成本」描述不明自己性向而唸錯大學,或選擇延畢考研究所的人是浪費時間,並認為只要肯學、吃苦,不用高學歷就可擁有不錯的收入。

許多孩子小時候都會學些琴棋書畫等才藝,長大後未必持續學習或以此謀生,是浪費了嗎?年輕人繼續摸索性向與興趣未必是逃避,孔子不也「四十而不惑」嗎?只要肯學吃苦真的就能擁有不錯的收入嗎?台語那首歌「我比別人卡認真、我比別人卡打拼、為啥米為啥米,比別人卡歹命?」不是唱出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嗎?

讀到碩博士就應該有相對應的工作,是「教育為工作做準備」的「門當戶對」觀念,教育除了「學符所用」、「學非所用」之外,還有「學有他用」啊!何況「讀到碩博士,不該考清潔隊」不也是活在他人的期待裡嗎?

擁有碩博士的人若能在保全、超商、清潔隊發揮能力,創新研發改善工作流程與內容,提升服務品質是「學有他用」,有何不好?況且有人志在浸淫所學的樂趣,工作只是賺取一份生活薪資而已。不分職業,大學殿堂、碩博士的學術天地,人人得而在一生的光陰中悠遊其中,我們能說教小學而已,需要讀到碩博士嗎?

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一書中提到,亞里斯多德認為Eudaimonia是一個好人生的關鍵,這個希臘字通常被譯為「幸福」,但更恰當的譯法是盡全力做你做得最好的事,亦即「盡己所能,發揮所長」,認真做事與讀什麼、有何學歷無關。台灣社會多元繽紛,充滿多元組合的自由奔放,生命是奧秘,人生無法精算,教育持續終生,應該允許與容忍一時的迷惑,以尋求最終生命意義的出口。

(作者從事教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