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習近平的「飯碗」已被打破?

◎ 孔憲臺

近來因武漢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趨緩,再加上各國採取的各種管制措施,糧食價格波動,依賴大量糧食進口的中國,糧食安全亦引起關注。中國在廿五、六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重點圍繞在「穩」字,即如何確保耕地面積及產量穩定,習近平更表示「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前者係指要擺脫對外國的依賴,後者則表示進口的比例需降低。而確保糧食安全,提高糧食自給率是重要方式,自給率則與耕地多寡息息相關。

以往中國官方對於耕地數量,習慣以維持「十八億畝」(約一億兩千萬公頃)為標準。不論是溫家寶的「底線論」、「紅線論」,或是習近平提出的「飯碗論」,重點均要求嚴守「十八億畝」的耕地面積。

不論是溫家寶的「底線論」、「紅線論」,或是習近平提出的「飯碗論」,重點均要求嚴守「十八億畝」的耕地面積。(歐新社)

然而,中國耕地面積以及土地利用數據十分混亂,研究顯示,中國耕地面積自一九四九年至二○二一年曾兩次大幅增加,每當耕地面積逐漸逼近官方設定紅線時,便會更改耕地定義來擴大耕地數據,最近一次是二○一二年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前後,耕地面積從約十八億畝上升至廿餘億畝。然而耕地面積長期趨勢仍然持續緩慢下降,二○二一年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顯示,耕地下降至十九億畝,實際的耕地面積可能已逼近或早已低於十八億畝。

觀察中國的數據,可以發現長期以來,城市建設用地、交通線路用地,耕地面積,森林都在增加,卻看不出何種土地利用類型在減少,十分不合理。因此中國在二○一九年開始強調保護十五點四五億畝「永久基本農田」新概念,更被認為是為替習近平十八億畝「飯碗論」解套。

中國近年宣稱「口糧絕對安全、百姓米麵無憂」、「糧食已經多年豐收」,然而進口糧食的數據卻持續上升,今年一至十一月比去年同期成長十九‧七%,占二○二一年中國糧食產量的比例達廿二‧一%,直接打臉官方說法。中國土地污染嚴重、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移動,要提高糧食自給率有一定的難度,加上天災及盜賣公糧層出不窮,更使糧食安全雪上加霜。學者推算目前的中國糧食自給率恐不到八成,已遠低於官方設定的九十五%,而官方則再一次偷換概念,以「穀物」自給率超過九成來自圓其說。

中國公布的各種數據,長期存在灌水、造假疑慮,耕地問題不僅攸關中國糧食安全,所衍生的貪汙、貧富差距,都是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憂。中國的糧食問題,對於中共政權、全球糧食產業甚至是兩岸關係,值得關注。

(作者是臺灣金控暨臺銀政風處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