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依然牢牢掌握著權力的槓桿,而且幾乎確定會在二○二二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取得第三個任期。(路透)
◎何瑞恩(Ryan Hass)
二○二一年伊始,中國領導人就得意洋洋地聲稱,「時與勢」都對中國有利。到了年底,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公布的「亞洲實力指數」(Asia power Index)顯示,美國在亞洲的實力上升,而中國的實力下降。「亞洲實力指數」是印度—太平洋地區國家相對實力的年度評估,資料決定一切。
這些發現削弱了中國偏愛的戰略敘事。北京的目標是設法讓人們普遍接受中國代表著未來,而美國正在衰落,其他國家將會明智地選擇依附中國崛起,而不是被美國拖垮。
與一年前相比,中國官員賣力兜售美國衰落的說法,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上可能更乏人問津。過去一年來,美國在遏制COVID-19疫情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重振國際聯盟和夥伴關係;恢復在氣候變遷、人權和公共衛生議題上的全球領導地位;大力投資國內的基礎建設;並且提振美國經濟。正如富利洛夫(Michael Fullilove)和勒梅休(Hervé Lemahieu)發表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的專文所指出的,美國現在是唯一一個被認為到了二○三○年,規模會超越疫情大流行之前所預期的全球主要經濟體。而且,透過舉辦民主高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拜登政府重申了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當然,美國復甦的故事不是線性的,也不是無可逆轉的。許多美國人對國內政治的兩極分化,以及美國體制崩解的風險深感憂心,尤其是如果反民主的領導人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掌握權力的話。
至於中國,過去一年來的外交政策表現已被定義為緊縮和獨斷的民族主義。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國內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狀態。他們已經減少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資助。中國官員對外界的批評惱羞成怒,並且激烈抨擊被視為挑戰其利益的國家,包括稍早前決定成立台灣代表處的立陶宛。因此,中國在已開發國家中的形象,可以說正處於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大屠殺事件以來的最低點。
在國內,中國的經濟成長正在減速。這個國家的人口正在下降,預計到了本世紀中葉,其勞動人口推算將比目前的水準萎縮將近二十%。中國的生產力成長正在減緩,投資驅動型的經濟模式逐漸失去活力。北京正在壓制其最具創新能力的部門,包括高科技業,反過頭來斲喪自身的成長潛力。
必須釐清的是,中國的經濟仍在成長,未來也可能繼續保持亮眼表現。中國的軍隊也會持續部署新的力量,其中許多似乎是為了阻止美國在未來任何兩岸突發事件中介入。中國繼續強化在世界各地的據點,主要依靠其雄厚財力來攻城掠地。透過嚴格的資訊管制,中國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仍有能力在國內推行國家論述。習近平依然牢牢掌握著權力的槓桿,而且幾乎確定會在二○二二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取得第三個任期。換句話說,中國仍然是一個持久存在但有侷限性的競爭對手。
基於前述和甚至更多原因,中國領導人表面上看來仍然對國家的成長道路充滿信心。這種對中國持續崛起的自信,使得習近平公開呼籲對台灣問題達成長期解決方案保持耐心。不過,北京的戰略耐心可能不會影響其短期目標,即採取各種明顯的行動,將台灣事務推向其偏好的方向。顯然,中國領導人仍致力於改變兩岸關係的性質,使之對他們有利。
就在最近幾個月,在美國及其盟友在南海舉行大規模海軍演習的同時,北京出動數量空前的軍機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中國政府還刻意選在台灣受邀參加民主峰會之際,策動尼加拉瓜與台灣斷交。
展望未來,北京方面可能會在今後兩年進一步干預台灣政局。即使中國領導人面臨阻力,但他們仍有能力和誘因嘗試針對二○二四年的大選,在台灣創造一個有利於他們的政治環境。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當局將會冷落其反對的候選人,並為支持其兩岸關係發展願景的候選人提供奧援。這些作為可能會在明年地方選舉前夕表現得更明顯,而其結果可能會影響到二○二四年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時選民的情緒。
北京無情的壓力將考驗台灣領導人的勇氣。所幸蔡英文總統務實冷靜,這些特質有助於她堅定不移地帶領台灣度過即將到來的風暴。未來幾年,可以預見台灣下一組領導人面臨的壓力將會大增,他們將致力於提升一般民眾對於台灣韌性的信心,並為加強台灣安全和福祉的政策爭取支持,他們的能力也將受到挑戰。
◎何瑞恩(Ryan Hass)
(作者何瑞恩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辜振甫暨辜嚴倬雲台灣研究講座、麥可‧阿瑪科斯特外交政策研究講座;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