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投資雷射武器 補強刺蝟戰略

◎ 吳智遠

十一月二十五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與稍早提出的對美軍購一起,我國將在2030年前共投入三三三九億餘元,透過國造、美製兩途,強化反艦、防空與反制能力,以支持或亦名為刺蝟、豪豬、毒蠍戰略的不對稱建軍構想。

惟由各式飛彈、火箭、戰機與無人機所構成的空中威脅,預計將持續加劇,如何以數量有限、價格高昂的精準彈藥因應,仍是令人憂慮的課題;除強化指管通資情監偵架構、提升目標辨識與威脅判斷能力、以提升彈藥使用效率固為當務之急,持續尋求建置與操作成本更低的建軍方案或亦屬必要。

今年五月以巴危機,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表現優異,哈瑪斯發射的約4,300發火箭彈,其中90%由鐵穹成功攔截,但鐵穹雖已號稱飛彈防空系統性價比的天花板,每套系統建置仍需五千萬美元、每枚「鐵穹」飛彈的成本約4.9萬美元、每次攔截成本達十至十五萬美元,用其對抗大量火箭或無人機,仍是龐大負擔,遇更大規模攻擊,恐力有未逮。故發展更具經濟效益的替代方案,例如包含雷射武器在內的定向能武器,以增加戰術選擇性,已成為多國軍方的努力方向。

雷射武器以(不可見)光為投射高強度能量的載體,以摧毀或令目標失能,具有速度快、反應快、隱蔽強等優勢,尤為吸引人的是高性價比及低補給需求,單次攔截成本或僅約數美元,只要能確保電力供應,無須憂慮彈藥用罄;惟其強度受天候影響、易於大氣中衰減、偏移,並對供電與冷卻技術要求極高,故其實用化進度緩慢。

美軍在雷射武器實用化上似已有顯著進展,甫加入第七艦隊的杜威號驅逐艦,便配備低功率「奧丁(ODIN)」系統,具備打擊小型水面艦艇與無人機的能力,同時陸海空軍各有多種研發中的雷射武器,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此外,俄、法、德、中、以等國也都積極投入雷射武器的研製。

雷射武器在短期內或未能成為主戰武器,但具有有效清理低價目標、減少損害的潛力,或可考慮透過國際合作方式導入,例如以成功的F16V投資案模式進行台美合作,或尋求與在歐洲以雷射工業見長的新朋友立陶宛共同探索,補強刺蝟戰略,增加戰術選擇性。

(作者為生技研究人員及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