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鍵盤正義的不正義

◎ 張約翰

前幾天臉書上流傳一支影片,內容是兩名男子在大賣場互毆,其中一名被一拳擊倒,影片貼文說被擊倒的男子結帳插隊被糾正,惱羞成怒動手打人,卻被對方放倒。媒體紛紛報導,還封擊倒對方的男子為「正義哥」。

事情還沒完,網友對兩人招式的評論、曾因仇恨言論被臉書停權的購物網紅懸賞給正義哥,都成為媒體的後續報導題材,但筆者實在看不出這類後續報導與公共利益有何關係。

個人糾紛被側拍上網,常有去脈絡化問題,造成觀者片面理解後引發社會性抹殺的鍵盤私刑正義。為了防範這一點,推特十一月底推出最新的隱私資訊政策。推特的公開信表示,誤用他人的私人圖片、影片,會侵犯個人隱私,造成情緒與身體傷害,尤其對女性、行動人士、異議人士、少數群體更會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因此推特將禁止未經同意分享個人圖片或影片。

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又造成另一個問題,似乎是世間常態。推特的新政策立意良善,卻又使新聞媒體的圖片或影片面臨封禁的危險。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的網路媒體《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引述多名新聞工作者的質疑說,推特的新政策雖說判斷標準在於是否關乎公共利益、是否增加公共論述的價值,以及被張貼者是否為名人,但標準都未定義,也未說明如何判斷,這種模糊的標準與主觀的政策,最後只有利於當權者。

社群平台對人權與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時,大家都要平台拿出辦法;辦法出來時,又造成新的侵害,必需再修正。社群平台與人權、公共利益間的關係就一直這樣保持動態變化向前邁步。但平台用戶不能置身事外,公共利益與人權是每一個人的切身之事,社群平台有社群平台的責任,用戶本身也是社群訊息流動與公共利益、人權這個互動結構中的成員,自己要有這點認知,隨著使用經驗的不斷增加,而學著如何更合乎公共利益並保障自身權益的使用方法。

回到開頭的案例。台灣的媒體大多在第一時間已向當地警方取得兩造的姓氏、年齡等資訊,報導警方處理的結果,就社會新聞處理來說已經夠了,後續的網友評論、網紅懸賞都與公共利益無關,將其中一方標示為正義哥,更是為了蹭一些不知道能不能變現的流量而輕率下了價值判斷,甚至把價值判斷當成營利手段,而這種價值判斷又是為了迎合社群用戶們的主流價值。去脈絡化的影片永遠能撩起用戶們的鍵盤正義,但代價卻是平台、媒體與用戶都放棄身為公共一份子的責任,那麼鍵盤正義無論一時之間有多痛快,還是離遠一點好。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