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調整防疫戰略:家庭醫師、IC卡註記、醫護第三劑

◎ 王宏育

眼看著聖誕假期、春節,有許多旅外國人、台商返台,對於台灣新冠肺炎的防疫是一大考驗,加上我們的隔離縮減為7加7加7,台灣疫苗完整覆蓋率只有50%出頭,尤其還有27%的75歲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有施打,萬一強力變種病毒MU或是Omicron入侵,對台灣的防疫、醫療體系負荷,將是一大考驗,吾人應該預想所有的情況,擬訂最好的對策。

奧地利2劑疫苗的覆蓋率66%(德國68%),但是因為變種病毒疫情反撲,醫院人滿為患,不得不祭出封城、施打疫苗強制令;萬一病人再增多,醫院無法負荷即是醫療崩壞,這是台灣要防止的最壞情況。

而台灣的阿基里斯腱,就是年輕人的疫苗覆蓋率很高;反而是75歲以上,容易重症的長者覆蓋率最低,且65歲以上的長者都是比較早施打疫苗,體內抗體濃度逐漸下降,相對容易被突破性感染,實為台灣防疫最大威脅。

台灣從民國92年開始實施家庭醫師照護計畫,健保署以科學統計方法,篩選了600萬常看病國民,交付給6000位家庭醫師照顧。家庭醫師最瞭解這600萬病人情況,且有多年的信賴關係。所以現在應該利用健保大資料庫找出尚未完整施打兩劑的長者名單(約90萬人),專函委請其專責家庭醫師主動電話溝通,努力向當事人及家屬說明,方便長者就近在他熟悉的診所施打疫苗。

更應該師法去年2月「在健保卡註記所有從武漢、廣東等疫區返回台」的做法,提醒所有醫院診所提高警覺,對於台灣防疫功不可沒。現在當然也可以如此泡製,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還沒有完整施打兩劑疫苗,在IC卡上特別註記,當他們每一次到醫院、診所就診,我們的醫護同仁都可以再次向他們詳細解釋施打疫苗的利弊得失,多一份關心和醫學指導,一定可以提高長者疫苗覆蓋率,台灣就能減少重症的住院人數,就多一份防疫的韌性。

其次的隱憂,是對抗病毒、照顧確診個案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大都是施打2劑AZ疫苗,為期已久,或許血液中和抗體的濃度都不高了,除了應該加以調查之外,也應該考慮即早施打第三劑。眾所皆知打了兩次AZ中和抗體濃度不高,兩劑mRNA疫苗T細胞的功能不如AZ,如果混打的話就能「兼具」兩者的優點,所以強烈建議施打2劑AZ的醫護人員,可以盡快注射第三劑的BNT(Moderna)或高端疫苗,必然大幅增加台灣的防疫能力。

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同意讓「有意願」的醫護人員盡早第三劑混打,我們醫護人員應該願意讓國家抽血檢驗,檢視中和抗體的濃度是不是比較高?免疫力有沒有比較好?將來被突破性感染的機會是不是比較低?這樣才能有台灣大規模數據,對世界防疫作出貢獻。如果成績良好,就可以擴展到高年齡族群、一般民眾;或許台灣就可以創造罹患新冠肺炎人數最少,死亡人數最少,經濟最不受影響的世界奇蹟!

(作者為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