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習近平稱拜登為「老朋友」的另一種解讀

◎ 孔憲臺

「拜習會」一如會前各界預期,沒有太多的具體成果,僅能凸顯美中雙方都試圖確保雙方高層溝通管道暢通,讓兩國在參與競爭的同時,得以管控兩國的複雜關係。而另一個焦點是習近平在開場時對拜登表示「見到老朋友很開心」,但拜登沒有正面回應,媒體紛紛引述白宮發言人莎琪的言論,表示拜登並不將習近平視為老朋友,各界以「代表習近平向拜登示好,拜登不領情,被拜登『打臉』」大做文章,惟真是如此,仍有待商榷。

外交場合中的各種用詞,均有特殊意涵,具經驗的外交官或政治人物,在外交場合均需要十分精準的措辭,以免傳達出錯誤訊息。中國對於各種公開的「稱謂」、「用詞」更是非常講究,習近平在如此重要「拜習會」中的談話,「脫稿演出」機率極低,因此相關內容,可代表中國當前如何看待對美關係。從歷史觀察,中國對其它國家或特定人物的稱呼,包括「好朋友」、「老朋友」、「好兄弟」、「好夥伴」等,若在之前冠以「中國人民的…」代表關係更加緊密。

「老朋友」一詞,在前述稱謂中,幾乎可以算是最差的等級。例如二○一五前後,中國與新加坡關係不佳,李光耀逝世時,前往弔唁的李源潮並非政治局常委,而習近平的唁電以「老朋友」稱呼,可看出當時中星關係的層級;二○一八年中國舉辦中非合作論壇,這是中國拉攏非洲國家的重要場合,當時習近平稱「中國永遠是非洲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上個月,習近平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視訊會談,稱梅克爾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近年少數獲得此稱號的國家領導人,往往被中國認為對雙方關係具有特殊貢獻者,才能獲得這種「殊榮」。

習近平稱拜登為老朋友,僅係中國雙方認識已久的禮貌性稱呼,各界認為習近平示好遭拜登打臉,似乎言過其實,但美國以強勢態度面對中國,應無疑問,相對的,至少從稱呼上也看不出習近平有低聲下氣的味道。我們更應關注兩國在兩岸關係、美中關係等重要議題上,是否會影響我國的最大利益,及早擬定應對措施。 (作者是台灣金控政風處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