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生物性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 吳智遠

為防範非洲豬瘟,農委會於九月禁止廚餘養豬一個月,並自十月起有條件恢復。廚餘管理是重要的環保問題,養豬業曾是國內廚餘去化的主要管道,未來若基於長期防疫需要而全面禁用,牽動每年近五十萬噸回收生熟廚餘如何處理。此外,就環保署估計,每年更有約九十五萬噸廚餘未被回收,直接進了焚化爐,約佔每年焚燒垃圾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強化源頭管理,推廣惜食減量、善用即期食物APP等作法以減少廚餘量外,對於無可避免還是會產生的大量廚餘(特別是生廚餘),環保署也擬定了其他措施,例如規劃興建生質能源廠,推動廚餘發電,預計至二零二四年,將有五座生質能源廠全面投入運作,每年共可處理二十三萬噸廚餘,發電四一九七萬度,並減少二點二萬噸碳排量。

然而,廚餘除了是環保問題外,亦屬於農業衍生廢棄生質資源,大量生物性農業廢棄物亦可歸於此一範疇,依據最新版行政院主計總處「綠色國民所得編製報告」,二零一九年農業(涵蓋農、林、漁、畜、食品加工及批發市場等部門)廢棄物產生量四八六點九萬公噸,其中九十七點九%為生物性廢棄物,主要屬於以稻稈、稻殼、廢棄菇包為主的農產廢棄物,以及以禽畜糞佔絕大部分的畜產廢棄物,目前生物性農業廢棄物以傳統堆肥為主要處理方式。

上述廢棄生質資源中,有很大一部分仍富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在自然界中也存在蚯蚓、黑水虻等生物可以扮演中間角色,將其轉化為對植物與土壤更有益的形式,蚓糞以及虻糞都被視為是相當良好的有機肥料以及土壤改良資材;從資源應用的角度來看,與其將廚餘等大量廢棄生質資源移作他用,再以其他方式補充土地肥份,或以盡可能將其保留於農業部門內,透過蚯蚓、黑水虻等生物協助,加以循環利用較有效率。

但蚯蚓及黑水虻養殖在國內雖已發展經年,尚未能形成規模化的產業,於前端廢棄生質資源取得、建場與產品開發,至後端商品推廣營銷,均存在大小問題,或賴有司從兼顧農畜生產、資源再生與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思考是否可將其納入循環經濟的政策發展重點,以達成多贏的永續經營目標。

(作者為生技研究人員及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