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飛航組員的心理健康 不容輕忽

◎ 傅延文

由於飛航組員通常被認為擁有堅軔的心理素質,因此對組員及主管機關來說,心理狀態的調整一向不是主要議題。直至二零一五年發生德國之翼(Germanwings)九五二五號航班失事事件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才開始擬訂如何評估及確保航空人員的心理健康;除頒布新命令外,同時建立「飛行員同儕支持計劃(PPSP)」;今年二月十四日起,所有歐屬航空公司都必須符合這項計劃的要求。

所謂「飛行員同儕支持計劃」是希望當飛航組員在遇到工作、生活、家庭、情緒等任何問題時,都可在極為隱密、保密下或透過電話與具有航空背景的諮商專業人員對話,而這些人員能使用有效的評量工具,幫助談話人釐清問題及提供協助。這也屬於安全管理系統的一部分。

而我國民航局在今年九月二十五日修訂的《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三十一頁的作業原則中,關於心理諮商卻僅提到如有需要請撥1925專線。

臺灣在疫期期間,長程貨運航班需求不減反增,對飛航組員來說,不斷的在飛航任務、檢疫隔離、自主管理與高密度的防疫措施及不確定感下循環,在心理上是非常大的負擔;日前發生飛航組員於隔離完後返家猝死的不幸事件,以及個人所透露的心理狀況,都是主管機關應重視的問題。

(作者為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生、航空從業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