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南投人看新竹縣市合併升格

更大的分配不均、更遠的城鄉差距?

◎ 陳啟濃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縣市合併議題,在其位謀其政,為市民發聲,期待治理的區域有更佳的發展、更多的資源,雖然讓人敬佩,但小小台灣,高鐵通行後,西半部盡在一日生活圈之內,每一位縣市長都該有大格局、大眼光,站在「台灣一體」的立場,共同思考國家如何有效整合行政區域,以利於國土做最佳的規劃,資源有最好的分配。

林市長提到新竹縣市地方統籌分配款不及地方稅收的收入,這是本位主義的想法。因為台灣各縣市都有不同的資源與環境特色、產業發展特性。在國家政策規畫之下,新竹縣市有幸成為科技重鎮,大量的高科技產業進駐,才有更多的稅收上繳給國庫。

相較之下,南投縣因大面積的山林,人口少,又缺乏高盈利的產業進駐,稅收當然少。但不能說新竹縣市(或六個直轄市)稅收多,就該有更多的國家資源進入,就該編給更多的統籌分配款,甚至多到排擠了非直轄市的建設與發展需要。

南投縣因為山林,貢獻給台灣更多優質的空氣品質,也讓更多國人有徜徉遊憩的機會。這樣的南投,可以被六都、七都犧牲嗎?又如宜花東,可說是台灣的後花園,北北基是首都行政重鎮,桃竹苗成為國際科技城市,中彰投的傳統產業基礎深厚,雲嘉南是台灣的「農業首都」,高屏澎是重工業重鎮的熱帶海洋城市。大區域的發展特性,各自有不同的面貌,成就台灣的豐富多元。

考量台灣百年發展的需求,應該把眼光放遠,把重點擺在區域的整合,以及區域特性的打造。單單縣市合併,只成就了更多的直轄市,卻造成更大的分配不均、更遠的城鄉差距,人民的生活品質不見得獲致提升。「有錢就有生活品質」、「有錢就能規劃更好的生活條件」這樣的偏頗想法,反而成為阻礙國家土地整體通盤考量的阻礙。

(作者為南投國姓國中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