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學考招真有必要常常改嗎?

◎ 吳瑞北

大學入學有四管道:除特殊選才和繁星推薦外,大多數採申請入學和分發入學,其中,分發入學明年起將參採學測和分科測驗(原指考)成績。報載教育部近日拍板分科測驗由「百分制」改採「級分制」,至於是四十五或六十或七十五級分,可再討論。對比五月底招聯會常委會考量同級分超篩問題,決議授權教育部得沿用百分制一年,再研議實施級分制。教育部決策反覆,令人一頭霧水!時值疫情影響民心浮動,台灣曾引以為傲的教育公平,經多次考招變革後,有必要此時再改一次?愈改會愈公平公正嗎?

剛卸任的招聯會賀陳弘前主委一向堅採四十五級分制,其託辭是一○六年因應新課綱即已決定,此說似是而非。一○五年教育部「國教課綱與考招工作小組」(我忝為成員)因應擬推動「考完後招」新制,即學測及指考都考完後才進行分發,則兩者勢必採取同一計分方式,因此建議分科測驗也採級分制。當時尚未完整討論幾級分才恰當,即發生一○五年底招聯會突擊擅改為「考招考招」,亦即學測完即進行申請入學,之後再進行指考分發,考招工作小組運作也就戛然而止。既然已不採考完後招,則指考(即分科測驗)使用級分制已無必要。過去這麼多年採行百分制,考生都可接受。

當時考招工作小組委請大考中心進行「學測及級分」分析,從一○一至一○五學年度的考分資料,以五科為基礎的四十五級分進行模擬,明顯已不符現今因大學搶學生造成各學系降低參採科目數的現況。加上該模擬只把五科級分加總,發現各年分布改變不大,就說各科級分分布穩定,其實不然。以這兩年數學學測即顯示級分制的嚴重不可預測性。在約十萬考生中,去年數學滿級分有一萬四四八九人,今年只剩一五五八人,成績分布太往高分或低分端傾斜,級分制就是災難。申請入學者之學測同級分太多,頂多二階爆篩,還有備審資料可把關;但分發入學是依分科測驗成績直接分發,同級分太多即使增額錄取,可能還不夠,將是重大爭議!

支持級分制者還認為,百分制因各科成績要相加,各科難度不同,會造成科科不等值,其實級分制也有同樣問題。以一○一至一○五年學測級分分析,各科後標及底標級分差異很大。以前標減去後標,就是全部考生一半人數的級分,有的科像國文竟只用到三個級分,顯示級分數分辨力很差;同時把各科級分直接加總,各科所佔效度相差很大,也是科科不等值啊!

教育入學公平性是維繫社會公義的基石。教育部目前所說即顯示對四十五級分仍有疑慮,先進行一年研析後再決定,才是考生之福。宜參採先進國家做法,像美國SAT滿分八○○分和PR值制才具鑑別度及穩定性。 

(作者為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

連署人

台大工學院院長 陳文章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 張耀文

中原大學智慧電子中心主任 黃世旭

清大資工系特聘教授 黃婷婷

台大生命科學院院長 鄭石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