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家語言發展 請以尊重代替尊榮

◎ 鵲樓仙

今年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於七月卅一日至八月十五日舉行分場論壇,正式大會預計九月下旬召開。看到會議表定的四大議題頭一項是「國家語言尊榮感」,筆者實在覺得莫名其妙。誠然,過去獨尊國語,讓其他母語的使用者深受屈辱。那個講台語得罰款的年代,筆者也算「掃到風颱尾」。然則,這就表示現在要以母語尊榮是尚嗎?這是平權,還是矯枉必須過正?

關鍵在於,平權以尊重為本,尊榮則如同中國古代所謂的「禮」,講求差別對待,甚或等差對待。在體育賽事等國際場合,我們追求有別於他國,努力於各種比賽項目中得勝,以證明優異於他國,從而由金牌、銀牌、銅牌等戰績感受階層化的尊榮感。如此種種,無可厚非。但在國內,對同胞、對各族群使用的母語也須如此嗎?尊榮,會不會淪為資源爭奪與打壓的藉口?

同時,別忘記「尊榮」也是商業機制慣用的話術。有銀卡的人是尊榮的,但有金卡更尊榮。而商業機制為了榨取人的價值,不得不創造更更尊榮的白金卡或黑卡。

國家語言尊榮感,會不會變相圖利補教業及語言檢定舉辦單位?母語中級合格是尊榮的,但通過高級檢定更尊榮?或者,母語是尊榮的,所以要從初級檢定一路考到高級?

若改為講究尊重,便是另一番局面。就母語使用者而言,是一份坦然與自在。使用母語不會遭受歧視,也不會自我歧視,更不會去歧視使用相異母語的族群。再者,也無須因為母語的使用有違特定美學觀感,就刺蝟般認為受到歧視,非群起撻伐不可。

而就政府體制來說,則是落實各族群母語應享之權利。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尊榮感」議題項下所舉的例子,如發布阿美族語公文與魯凱族語公文,無一不是逐步履踐原住民族的基本國民權利。既然份所應得,何尊榮之有,不過是遲到太久的尊重罷了。

尊重、尊榮,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筆者誠懇呼籲,在國家層次,語言發展政策請以尊重代替尊榮。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