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數位發展製造落差?

◎ 林盈年

新冠疫情爆發前,「數位發展」已拉升至各國戰略級別的產業布局策略,不同於放手交由市場機制演化,多國政府陸續投入大量資源於新興技術的應用擴展上;可以預期,疫後產業的復甦,數位科技將被寄予更救命性的任務。

然而,各種因應疫情而生的科技解決方案,也凸顯出數位發展的困難處,亦即存在於不同數位能力者之間的差距,反倒容易因科技的單獨介入,而更加惡化。

例如需從營收中扣除大比例數位平台使用費用的低潤店家,或是因實行遠距教學,面臨線上中輟情況的偏鄉教育,以及缺乏數位實戰經驗的長者,無法或卻步於使用線上預約與登記系統等。

這些案例都反映了一個根本問題:當我們將數位科技視為應對課題之解決方案的同時,事實上也加深了數位落差,或是讓數位科技成為造就資源斷層的原因。國家就必須對處於弱勢發展基礎的業者與民眾,提供更多的關注。

即便疫情趨緩,上述的數位落差,以及台灣要以什麼樣的體質來打造數位國家,不僅需立基於可信賴技術,在鼓勵業者甚或全民投身數位布建的長遠規劃中,亦仰賴政府對可信承諾的良好維護,而這相當程度將取決於,人民所見的數位發展包容性,究竟給了誰。

(作者為台大國發所碩士,任職研究機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