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河濱公園的鳥事 生態大事

◎ 范綱植

河濱公園是大台北都會區居民重要休憩空間,也是都市周邊生物重要的自然保留棲地,但實際走一趟河濱公園,卻可發現不尋常之處。原本分佈在台灣中、低海拔最常見的鳥類:麻雀,竟然已寥寥無幾,取而代之的是特徵為黑羽、黃嘴,外來種的家八哥與白尾八哥成群出沒。可想而知必定為寵物不慎逃脫、遭受棄養或放生後,高度適應環境而繁衍成群。牠們體型大、聰明、群聚性高,富有侵略性等,一旦建立棲地必然壓制本土鳥類的發展。

如再將眼光轉向陸地與河域的交界處,原本只能在埃及金字塔壁畫見到,原生於非洲,黑色頭頸、嘴喙有如圓月彎刀的埃及聖䴉,竟然也能在大台北河濱公園看到,尤以關渡至紅樹林一帶最常見,並與本土的鷺科鳥類爭食、搶地盤,但埃及聖䴉的體型更大,恐怕更具備生物競爭優勢。

河濱公園的鳥事,反映生態的大事,正如吳郭魚、福壽螺、綠鬣蜥等外來種對農作、生態造成的衝擊,我們已付出龐大代價。這些外來種鳥類亦將排擠本土鳥類的生存空間、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可惜目前仍未見到雙北市政府針對河濱公園外來入侵鳥種的族群控制工作有積極作為,期許未來能與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合作,進行族群調查並參考他縣市曾經執行之控制方案,還給本土鳥類原有生存空間。

(作者任職於大學,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