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學術桂冠的五星陰影

◎ 張勳慶

六月初中國復旦大學海歸研究員姜文華,拿刀將數學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割喉致死一事,除了引發外媒報導外,更有一些海外求學的中國學者在網路上發表看法與意見。重點是,儘管中國許多大學在國際大學學術評比上能和日、韓、台一較高下,但終究擺脫不了黨校身影;其次,用政策撒錢去進行類似「千人計畫」的學術提升,若無法建立在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基石上,不但有如填鴨,更是撒錢來揠苗助長。

以這次持刀割喉的姜案來說,其曾赴美國羅格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海歸後依中國大學用人方式,是先有六年聘用期,期間發表研究論文並還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然後校內會有委員會,決定是否升等和可以長任於該校制度。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姜文華都達到標準,卻因校內黨委書記用一票否決,讓其走向玉石俱焚。

反觀台灣,大學內確實存有學派,筆者也以此就教一位曾被政府指派到公股銀行的法學老師,也坦言確有此事。甚至大學內存有老師因政治立場不同而被畫為不同派系,唯基本上已不存在黨介入學校運作或教師升等的問題。至於中國的大學內還存如政工幹校的受黨監督和升等與否,如此就容易存著搞好關係和跳忠字舞的腐化和汙染,其中若又含私人恩怨,黨委書記便可用一人之力操控海歸派學者生死,也不得不讓海外學者痛批有如黑道治校。

對此,許多被用重金挖角而去的台灣學者通常不願多言,因為大家都自知這條紅線不能踩,但從香港部分大學自我拋棄學術良知和真理,便可看出何以復旦大學會發生海歸學者殺害黨委書記一事。

值得注意的,德國之聲曾採訪到一位留德的海歸派學者,他說只要個人在學術上能有亮眼論文,發表期刊公信力高又能到相關學界討論,中國政府可用兩倍薪水到德國大學去挖角,但如此學術移植就能開花結果?

基本上,若學術研究領域未觸犯到共產黨領導,個人未批判國家政策,的確可以茍安。但不論那種學科,基本上是自由與開明之地,才能有所精進和得到國際學術上認可,而研究成果若能商業化,就可產生愈開放多元和尊重學術自由,愈能不斷產生創新與領導能力。中美之間有道隱形國力便在於此,而這個問題並非出得起重金就能解決,而是思想自由才會茁壯,況且大學有時是和政治權力站在對立面。能夠自由發展的社會與國家制度,才是復旦大學血案的真正解方。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