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何至「勇者極限已到」?

◎ 陳維恭

看到媒體報導,台北市某醫院急診主管在網路發文,提到一天收到九張離職單一事,感慨「勇者極限已到」。同為急診醫師,讀完後感觸良多。

台灣急診醫學的發展,與幾次災難或重大事件息息相關。會出現這現象,與我們社會運作的底蘊是個「見招拆招」很強、「防微杜漸」很難的文化,脫離不了關係。只要沒有災難或重大事件發生,即便政府想做一些改革或專家曾提出一些警告,都可能在資源激烈爭奪下,被視為「多慮了」!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急診與急診醫師的重要性和價值,很清楚地被看到。急診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運作,以及急診醫師全人全科診療與急救能力的特性,使得急診醫師在任何類型災難發生時,必須挺身站在第一線成為必然。從二○二○年開始,急診醫師不論是採檢、找出確診者、安置確診者、急救確診等,一年多來都一直守在防疫最前線。急診醫師受過災難訓練,從不畏懼災難,甚至在災難出現時,要主動確保醫療系統的正常運作,以及掩護其他醫療同儕的安全。相信全台灣各醫院的急診醫師,都正努力地、默默地,扛著這份重擔。

然而,由於過去給付制度對急診醫療的錯誤觀念,以至於急診與急診醫師在各醫院管理者的眼裡,總是個「賠錢貨」,間接地讓急診人力經常處在剛好可以通過評定標準的狀態下。於是,當出現大規模傳染性疫情,這種工作壓力及耗損人力極大的災難時,會出現「勇者極限已到」的無奈與感慨,可以想見。

危機就是轉機,期待醫界及社會能支持更有利於平日醫療品質與災難應變的人力配置標準。將急診視為穩定社會與維護醫療正常運作的公共財,不要錯失這次災難帶給緊急醫療的省思與進步之機會。

(作者為醫師、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

政府補助醫院的錢呢?

◎ 楊洹銘

自武漢肺炎在中國爆發以來,我國政府對於各級醫院,無不投入大量物資和資金補助;但今年五月起疫情豬羊變色後,醫護的工作與責任加重很多,衛福部卻彷彿對各醫院補助爭議視而不見,不管補助資金後的後續監督,造成大量醫護離職。

筆者雖為二線的醫事管理人員,但長達十五年以上的醫界歷練,深知其中由來。遠的缺失不提,就從這次的武漢肺炎說起。公私立醫院收到補助金後,往往運用會計手法,使補助到第一線醫護人員不是打折後的金額,就是補助集中到「國王的人馬」旗下相關單位。更離譜的是,一些血汗醫院把補助金打折打到骨折,令第一線人員灰心失望,不肯再為院方賣命,直接離職,而非忘了照護病患的醫護使命及初心。

前線醫護人員在意的是得到院方應有的尊重和報酬,而不是為了五斗米折腰的幾分銅錢。就這一點來說,衛福部未來如不加以強力監督,在三級警戒不斷延長下,承受更大壓力的前線醫護人員的離職潮,保證只會繼續爆量。

(作者為醫事管理人員,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