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比營養學分更營養的教育想像

◎ 吳昌崙

日前筆者受邀參加大學評鑑活動,其間與會眾人討論焦點落在想盡辦法讓學生達到教授的要求,成為優秀人才或具有傑出的社會表現,以及完成教育部規範的各項指標,獲取年度補助款。筆者有不同的想法。

教育的本位在學生,其核心思維和初衷應該是因材施教,使其適才適性。至於出社會後的表現,則取決於許多主觀和客觀因素,將相本無種,絕非在校成績能先論定。

而今產業環境瞬息萬變,就業壓力日增,已非吾輩當年視野。更何況,就算同一公司,也需要許多不同部門職務的人才,以類似品質管理評鑑模式套用在教育上,似乎離教育的初衷越來越遠。

未來的知識勢必持續加速創新,如何激發學生多元學能和終身學習,都需要更有創意的做法。筆者有三點建議:一、取消因成績三分之二或連續二分之一不及格之退學規定;二、取消休業年限;三、開放讓學生在列印成績單時,可自主選擇不列印不及格科目的紀錄。

這些建議,是希望能讓學生放心地選修新穎知識、可能理解上較艱辛的學程、跨領域學習壓力較大的科目,幫助學生找到適性的職能,而非為了順利取得學位考量,一味地選修所謂的營養學分。如此,或能使大家動不動便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的困局,在不久的將來改觀。

(作者曾任大專教職,現任科技公司副總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