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頂大遭路過 申請入學變調

◎ 溫順德

大學申請入學放榜,缺額高達六千多名,較去年增兩千餘名,寫下近三年來新高;六十九所招生大學中,僅有北藝大滿額,其餘六十八所大學,招生使用率下降者,竟也增至四十八校,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不僅總缺額數上揚,頂尖校系也遭路過。檢視統一分發資料,台大缺額二十三名、清大一五六名、交大亦有五十六名,成大二五四名,政大為二一三名;眾所矚目的醫學系,缺額達一一七名,逾半學校無法招滿,亦為近年來僅見。大學招聯會對外稱,今年招生總數增加,報名人數卻減少,加以考生填志願時,校系重疊度較高,以致缺額較前擴大,恐是以偏概全的說法。後段大學分發不足,固為供需因素導致;而頂尖大學遭路過,則為制度失當促成。

頂尖校系分發不足,申請入學美意蒙塵,引發社會各界議論,或謂提高篩選倍率,或稱增列備取人數,缺額問題自然解決。目前大學篩選倍率,多數規定三至五倍,如再擴大篩選倍率,更多學生進入複試,一則加重各校負擔,甄試人力難以負荷;二則增加甄試開銷,勢將招致斂財批評;三則降低錄取機率,多數考生白忙一場。放大篩選倍率的做法,反而引發更多弊端,難以根除問題癥結;另如增列備取人數,提高考生錄取機會,或可稍解缺額窘境,亦非正本清源之策。

現行申請入學制度,每生可填六個志願,然考生志願數過多,重榜情形必然嚴重。台、成可選填五系組,清、政更高達六系組,考生執著名校情結,悉數選填同校系組,重複錄取情況頻仍,分發當然出現缺額。若是修改申請辦法,將志願增為十二個,且依優先順序選填,各校可填志願數目則縮減為三個系組,委員會再進行配對,第一階段篩選結果,每生最多通過四系,考生得以大膽選填,不僅甄試撞期降低,也可減少高分低就,更能大幅縮小缺額,方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申請入學淪為賭盤,校系缺額逐年增加,甄選制度變調走味,多元入學精神淪喪,實乃台灣教育悲哀。當招聯會置若罔聞,未見任何有效作為,教育當局還能默然?

(作者現任高中校長,台中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