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追求高分校系 不如重視興趣能力

◎ 陳信文

大學申請入學剛放榜,難免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討論大學招生與教育理念時,較年輕的同仁提到了與他較切身的中小學教育及大學教育比較的議題。中小學與大學教育確實存在著相異之處,但教育的本質卻也有其相通之處。不同之處會造成各階段選擇學校的不同考慮點,相同之處是選擇學校應都是個人教育環境最適的選擇,而不是與其他學子零和的競爭。

教育的目的在於開發潛能與培養能力。但因年紀與身心發展不同,教育的方法也應隨之調整。邱吉爾有句教育名言「風箏逆著風飛最高,不是順著風」,也就是能力是隨著挫折與逆境成長。這樣較嚴格的教育原則對研究生是適用的,沒有挑戰性的研究主題,很難有很好的學習;但是對學習剛起步的孩子而言,挫折感反而會影響自信心與學習的意願。

杜威說「教育是生活的參與」,斯賓賽說「教育是生活的準備」。任何階段的教育都具有這兩種特質,但在比重上是不同的,幼兒與小學教育的前者比重應較高。除了知識的學習之外,身心的健全成長與自信心的培養,應該是此階段最重要的。快樂的學習,在這個階段是絕對必須。太過重視知識學習與評比,若因此斲喪了自信心,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的。

隨著學習的發展,每位學生也會逐漸展現不同的學習能力與興趣。考慮自身興趣與能力的適才適性學習環境,應該才是選擇重點。就讀的大學與科系應是最適化教育環境的選擇,而不是選擇一項用來讓他人稱羨的成就。歷年來各學校科系的錄取分數高低與排名,會隨時間高低起伏而改變。忽視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只追求高分的校系,其實是相當不可靠的。

(作者為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