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與世界級製藥公司的距離

◎ 吳智遠

台灣COVID-19疫情陡然升級,連日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及源頭不明的案例,令國內存在隱形病毒傳播鏈的可能性,以及爆發大規模社區傳播的風險均顯著上升,顯示在長期嚴防死守策略下,台灣防疫工作至今雖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但因疫苗取得困難、接種率不足,防護稍有鬆懈便可能令疫情爆發,凸顯現今防疫工作的優異成果或立於一脆弱的基礎之上。

英美等國則在過去一年多,因疫情數度爆發而導致的混亂中逐漸恢復,一般認為,大規模施打疫苗的策略已漸奏效,英美之所以能確保疫苗資源,順利推行施打計畫,本國發達的生技與製藥業功不可沒,例如英國有AstraZeneca,美國有Pfizer、Johnson & Johnson、Moderna等;而缺乏世界級大藥廠,無疑也令台灣在疫情應對中後期漸顯吃力。

台灣在生物醫學領域發展長期強於臨床應用,醫療水準頗受好評,但產業發展不盡理想,特別在生技與製藥業,顯現出缺少世界級領頭羊、欠缺完整生態系、資本市場不活絡、相關科系畢業生不少但出路不多等問題;諸多問題非短時間可以解決,但或有策略可縮短台灣與世界級大藥廠的距離。

其一是透過開放式創新架構尋找與世界級大藥廠合作的機會,上述公司雖然資源充沛,仍有許多問題不能自行解決,這些需求會被發布於InnoCentive、HeroX等平台或其他網站上。在二○二○年全球十大藥廠中,Roche、Novartis、Johnson & Johnson、MSD、Pfizer、Sanofi、GSK、AstraZeneca等,便都曾於上述平台發布相關訊息,或可鼓勵新創生技公司、技術服務商,乃至學校團隊爭取。

其二是主動引進世界級大藥廠,有分析指出,生技製藥業具有明顯的產業聚落效應,大藥廠研究中心的進駐,會帶動小型生技公司及技術服務業者加入,形成生態系,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透過與當地大學的合作,可進一步帶動研發能量的提升,故或可設法主動邀請世界前十大藥廠落腳台灣,設立研發中心。

透過上述做法,或可建構由具備與世界級大藥廠合作能力的小型生技公司及技術服務業支持的本土產業生態系,並藉由帶入世界級大藥廠的研發能量、資金儲備、合作網路及產業視野,為培育將來的本土世界級大藥廠創造條件。

(作者為生技研究人員及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