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宮廟可用 義勇免了

◎ 張博智

國際情勢詭譎,兩岸風雲變色,台灣的戰略地位似乎有了明顯的提升,連同國防建軍備戰的議題也備受關注,後備動員組建尤其是重點。

在這個大國彼此對壘、相互叫陣,甚至陳兵於邊疆、巡弋於海洋,劍拔弩張的形勢中,只聞國內廟堂之上紛紛擾擾猶逞口舌之爭,卻不見人心惶惶不安,市場依然熱鬧、股市更是翻騰,堪稱「馬照跑、舞照跳」,儼如一片昇平景象。

就在這般外張內弛的矛盾中,後備動員組建的議論在國會答詢之間,意外迸出「宮廟義勇納入後備動員」之說,引發各方議論。此說並不足為奇,當戰爭來臨,地不分東西南北或前方後方、人不分男女老幼或現役後備,無人可置身事外,全民皆兵矣,又豈止於宮廟義勇?然則,動員之重要在各有定位、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否則不獨無濟於事,猶且徒添亂爾。誠如後來國防部進一步說明,也證實宮廟等都是納入民防災變應變體系,並非好事者穿鑿附會的「義勇」。

本來,宮廟之所在,人雖眾但多信徒,各方來各方去,虔誠無疑,卻是散兵游勇,戰端若起,人還來還在嗎?在又何足恃?但宮廟都在地方有名望,地處顯著,民眾普遍知其所在,或有比較寬敞的廟埕,的確可在動員組建中發揮更大的功能性,譬如提供廟埕做動員集結、訓練之用,甚且可酌情「認養」動員組織,其用大哉,唯須名正言順的納編體系,透過持續性的訓練、演練,成為有組織、有訓能的環扣,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及更大的作用。

至於動員做來執干戈以衛家園的後備戰力,無庸置疑地,更需要加以組建、訓練再訓練,才能具有臨戰不懼不散的凝聚力與威嚇來犯之敵的戰鬥力。所以,既不能只是「散兵游勇」、「烏合之眾」,尤須嚴密組織、嚴格訓練,申言之,人數不能也無須雜多,而要在編組上求精、訓練上求實、演練上求真,並以敢戰、能戰為目標。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面臨戰鬥之前,必須做好充足的訓練整備。如今,開啟了後備動員的議題,雖然組織、體系、做法等各節猶待聚焦形成共識以催生,而其既成全民關注的議題,不啻就是在凝聚心防,為建構全民國防鋪陳共行的基礎,毋寧是正向的發展,但願朝野儘早達成共識、及時共行,堅實整體後備能量,做國防最有力的後盾。

(作者為退役上校,國防體育志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