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成功的政治家應具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氣

刻在美國訪問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連日來的演講與拜會活動,仍不斷重述和解共生、憲法一中等論調,與其平日的主張並無二致。此次在美國,謝氏更特別凸顯雖支持「台灣入聯」公投案,但理解美國的反對立場,宣稱如其主政願事先知會美國,建立美台直接溝通管道。他並強調,此行希望留給美方的印象就是「誠懇」,做不到的不要說,說了就一定要做到。此番話語頗有弦外之音,項莊舞劍,意在何人?聽者自然心知肚明。

謝氏此行尚未結束,但其言論主張的輪廓已大致浮現,往後的行程應不致有突兀的發言,因此目前觀察所得,顯然已足夠吾人評論之用,乃在此提出我們的一些看法,就教於關心台灣未來的民眾。平心而論,謝氏辯才無礙,聰明機智,又關心文化、社會、環保等議題,視野之寬,涉獵之廣,在同輩政治人物之中顯為佼佼者。因此,打鐵街的囝仔若有一日成為人中之龍,相信亦不致令人太過意外。

然則,謝長廷的優點所在,恐怕亦是其潛在的最大罩門。換言之,聰明才智可能是謝氏向上提升的動力,但也可能成為陷阱,使其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何以致之?吾人必須坦率指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首先必須具有雖千萬人吾往矣,堅持立場、理念與原則的道德勇氣,站在正確的一方。至於論述的能力與執行的才幹,固然不可或缺,但只是輔助而已,不能反客為主,把流利的演說家當成一流的政治家。尤其,台灣處於險惡的大環境之中,外有中國的虎視眈眈,內有親中派的抵制杯葛,此際解決台灣的危機,顯然立場與原則的堅持,較之流利的口才更為重要。在內外交迫之下,台灣的命運正處於生死交關之際,政治人物縱有蓮花之舌,與務實的小聰明,指引趨吉避凶之道,倒不如有骨氣的鐵漢,任憑強權的恫嚇勒索,仍堅守理念、原則,屹立不搖,不動如山。委曲求全,只會招致毀滅的結局;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站穩立場,據理力爭,絕不屈服,才是台灣生存之道。

易言之,謝氏的「和解共生」等主張,置於文明社會與文明國家,不但毫無可議之處,甚至能夠令人敬佩。但是,別忘了台灣與中國、藍與綠之間,絕非文明國家與文明社會的正常互動關係;彼此之間的爭議,不在稅制、環保、墮胎、槍枝管制等議題,而是國家存亡之爭:不是內部矛盾,而是敵我矛盾。中國對台灣,只有一個始終不變的野心與圖謀,不論文攻或武取,就是要併吞台灣;藍營對本土政權亦只有一種態度,就是全面杯葛抵制,即使讓台灣陷入空轉癱瘓,亦在所不惜。因此,和解共生之議,固然旋律悠美,卻如對牛彈琴,不僅不能感動這群政治蠻牛,更可能激起蠻牛的衝撞,使生命處於飄搖的險境。

同樣的,謝長廷雖支持入聯公投,卻過度在乎美國的反對態度,如此一來,無異自失台灣的獨立自主地位,台灣總統豈非淪為美國的兒皇帝?美國不但是台灣最重要的夥伴,也是台海兩岸形成均勢的重要仲裁者,與美交好,應為台灣總統努力的目標。台灣必須與美國建立直接、坦率的管道,避免造成誤會,損及雙邊的利益。然而,台灣民主與本土化發展的結果,必然使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更為強化,加之台灣經濟實力雄厚,人民教育程度高,已經具有構成獨立國家的一切要素。如此繁榮、富足、自由的國家,卻被拒於聯合國之門,人間哪有天理可言?更何況入聯公投,只是讓人民表達心聲而已,若是此種公投亦不能舉行,民主的普世價值何在?美國是民主世界的老大哥,一味反對台灣舉行公投,如何自圓其說?

總之,台美中三邊關係,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關鍵。過去的經驗清楚顯現,台灣今日的繁榮與民主,絕非向中國搖尾乞憐得來的,也不是美國的恩賜。謝長廷的主張,固然力圖在美、中所設定的框架之下,求得苟全的局面,但仍無助於台灣突破困局,延續本土政權的永續發展。謝長廷為本土政黨的總統參選人,因此吾人要在此鄭重呼籲,應以台灣的生存發展為核心價值,修正其競選綱領與主張,如此方足以承擔延續本土政權香火的重責大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